中美作为现在世界上排名最靠前的经济大国,两者一直都在你追我赶,中国也是呈现出了紧紧相逼的气势,而俄罗斯由于最近这些年都处于战争当中,经济难免会受到波及。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预测,他们在2025年的经济增长大约在2.5%左右,算下来大约能达到16万亿人民币。
那么,我们中国的增长幅度又是多少呢,究竟能不能继续与美国拉近距离呢?
美国216万亿背后的“虚胖”真相
2025年全球GDP预测一出来,美国那216万亿人民币(约30万亿美元)的数字看着挺唬人,可仔细一琢磨全是“虚胖”的痕迹。
别光盯着这第一的位置,它今年的GDP增速才2.5%,跟前几年比明显掉了链子,增长动力早没以前那股冲劲了。
为啥会这样?看看特朗普那套“饮鸩止渴”的操作就懂了。
为了保住美元霸权,他一门心思给进口商品加关税,不管是啥品类,关税一涨再涨,就想逼着美国人只能买本土货,以此刺激国内消费。
可这招根本没顾盟友的死活,加拿大、墨西哥这些常年跟美国打交道的伙伴,生意全被搅得一团糟。
怨声载道不说,不少合作都黄了,反而让美国本土一些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成本飙升。
更离谱的是他推出的“移民金卡”,一张直接标价500万美元,还大张旗鼓说要卖1000万张,盘算着靠这50万亿美元填补国债窟窿。
可稍微想想就知道不现实,能拿得出500万美元移民的人本来就少,而且很多人还担心政策不稳定,压根没多少人愿意买,这计划从一开始就透着不靠谱。
除此之外,他还频繁跟乌克兰搞会谈,每次都把乌克兰的矿产挂在嘴边,说那些矿产加起来值5000亿美金,搞得好像能给美国带来多大好处似的。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就是想靠这个装样子,证明自己执政有能力,好转移国内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可根本没解决实际难题。
这些折腾不仅没让经济好转,反而把国债和通胀拖成了大麻烦。
2025年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比全年GDP还多,算下来每个美国人都背着11万美元的债。
为了吸引资金回流,美联储今年已经加了三次息,可通胀还是压不住。
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了3.2%,鸡蛋、牛奶都贵了不少,汽油价格也比去年同期高了15%,普通美国人日子过得越来越紧。
工资看着好像涨了点,可剔除通胀后,实际收入只增了0.7%,等于没涨多少。
超市里随便买样东西都得犹豫半天,房租更是一个月比一个月高,不少人都得精打细算才能撑到发工资。
更让人揪心的是,就业市场也开始降温,9月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比8月多了2万人,创了近三年新高。
工作都快保不住了,物价却还在涨,这“虚胖”的GDP背后,全是普通人的无奈。
俄罗斯16万亿的艰难求生
聊完美国那216万亿的“虚胖”GDP,再看俄罗斯这16万亿人民币(约合2.3万亿美元)的预测数据。
你都不敢相信,这是在战火和西方全面制裁下跑出来的成绩。
要知道前两年俄罗斯经济还被制裁得节节败退,2023年GDP甚至出现1.2%的下滑。
谁能想到2025年不仅反弹了,增长率还超过4%,这逆向增长的背后全是咬牙硬扛的痕迹。
大家都清楚,俄罗斯这几年日子有多难。
西方冻结了它三千多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能源出口也被层层限制,连很多国际合作项目都被迫中断。
可即便这样,2025年GDP还是稳住了16万亿的盘子,这背后军费的支撑功不可没,但也成了一把双刃剑。
2025年俄罗斯军费预算直接飙到1万亿卢布(约合118亿美元),占了政府总支出的32.5%,算下来占GDP的6.3%,这个比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都算高的。
一开始俄罗斯这么砸钱在军费上,就是为了应对持久战,毕竟前线的消耗摆在那。
可谁也没料到,2024年底美俄关系突然有了缓和的苗头,特朗普那边频频释放友好信号,这就让俄罗斯的军费计划变得尴尬起来。
要是美俄真的慢慢解除部分限制,那原本为战争准备的高额军费,会不会拖累刚有点起色的经济?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随着美俄关系松动,泽连斯基政府也没了之前的硬气,被迫在经济能源条约上做出让步,同意重启部分对俄能源合作。
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个利好,但也让局势变得更复杂——毕竟军费花出去容易,收回来难,怎么平衡战争需求和经济发展,成了俄罗斯的大难题。
当然,俄罗斯能实现经济反弹,光靠军费肯定不够,真正的破局点是转向东方。
眼看西方这条路走不通,俄罗斯干脆把重心放在了和印度的合作上。
2024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对印度的石油出口量翻了一倍还多,还专门修了新的能源运输管道。
光是石油出口这一项,就帮俄罗斯挽回了近两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除了能源,俄罗斯还向印度出口军工产品、矿产资源,两国甚至还达成了用本币结算的协议,避开了美元的限制。
可即便如此,俄罗斯16万亿的GDP总量还是有点不够看——要知道中国广东省2025年的GDP预测都能到14万亿人民币。
俄罗斯整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也就比广东多一点,这差距一下子就显出来了。
更麻烦的是长期问题,战争打了这么久,俄罗斯劳动力人口减少了近百万。
很多青壮年要么上了前线,要么选择出国,导致采矿业、制造业这些支柱产业人手不足,2025年采矿业产值甚至比2024年下降了2.1%。
现在靠能源出口能撑一时,但要是国际油价下跌,或者印度那边合作出了变数,俄罗斯的经济会不会再次掉下去?
这都是未知数,也让俄罗斯的“艰难求生”之路,多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
中国140万亿的稳健前行
聊完美国的虚胖和俄罗斯的硬扛,再看中国这141.75万亿元的GDP预测,才真懂什么叫“稳扎稳打”。
要知道2024年在美国持续贸易封锁下,中国GDP已经冲到135万亿元,硬生生跑出5%的增速。
2025年还能稳稳保持这个节奏,对比美国2.5%的增速,两国的差距正一点点缩小。
这份底气首先来自科技突破的硬实力。
AI领域的DeepSeek一亮相就搅动了美国市场,不少硅谷企业都开始采购中国的AI模型服务。
更关键的是半导体行业,2025年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多次走强,腾讯云完成国产芯片全面适配,华为昇腾明确了三年演进路线。
连澜起科技的内存接口芯片全球市占率都超45%,之前被卡脖子的技术难关正在逐个突破。
产业链的完整度更是让中国在全球经济里站稳脚跟。
2025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就达429万辆,全年预计突破700万辆,加上常年稳居第一的轮船出口,国货在国际市场的分量越来越重。
而且中国从不搞霸权那套,不干涉他国内政,还帮小国搞基建,这样的合作态度换来了稳定的贸易伙伴,即便全球经济衰退,出口数据也没掉链子。
更难得的是经济底子扎实。
美国国债早超GDP总量,中国却在稳步化解地方债务。
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发行进度超99%,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隐性债务清零让财政状况更健康。
没有高额债务拖后腿,政策就能更聚焦发展,这也是中国能逆势增长的关键。
但稳中有进不代表没有挑战,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越来越明显,60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上升,养老金统筹还得加把劲。
不过地方债务的问题正在解决,财政部提前下达2026年债务限额,靠“存量减法+管理加法”筑牢安全垫,这给后续发展腾出了空间。
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均GDP才1.2万美元,跟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但这恰恰是潜力所在。
现在政策已经在往民生倾斜,把GDP增长转化为工资涨幅、医保报销比例提升,让普通人切实感受到发展成果。
这样不玩虚的、踏实前行的发展节奏,比单纯的数字排名更让人意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