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23日电(林波 鲍胜)9月22日,浙江省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班2025级学生一行赴湖州市开展现场教学,重点学习德清星晴家庭农场、岳云家庭农场及南浔云朵农场三位负责人的产业创新经验,旨在通过案例研学深化“新农人”培养成效,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梯队建设。
近日,活动现场。 (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季宗富与学员们一起跟班学习。
考察首站来到德清星晴家庭农场,负责人沈煜潮向学员们分享了农场从传统种植向“智慧农机+生态循环”转型的历程。
季宗富在交流中指出,沈煜潮的实践印证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可行性,领军人才班需进一步强化产学研融合,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在德清县新市镇岳云家庭农场,负责人朱岳云展示了“虾稻轮作”生态种养模式的成效。该农场通过土地流转整合2800余亩粮田,配备自动化烘干中心、冷库及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年产值超800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农场通过技术指导小组带动周边150余户农户增收,累计创收700余万元。
季宗富对此评价,朱岳云的“共富农场”模式,为领军人才班提供了“产业帮扶+技术传帮带”的鲜活样本,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社会价值。
考察末站,南浔云朵农场负责人邹觅以“农业+文化”的创新理念引发学员热议。该农场将南浔水乡文化融入场景设计,打造集萌宠互动、研学旅游、商拍基地于一体的多元化空间,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季宗富指出,邹觅的实践突破了传统农业边界,领军人才班需鼓励学员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推动“三产融合”向纵深发展。
此次湖州之行,不仅是领军人才班“向实践取经”的生动课堂,更成为浙江“新农人”培育体系迭代升级的缩影。
据悉,自2010年启动以来,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班已累计培养千余名学员,覆盖浙江全省90个县(市、区)。项目通过“政校协同”机制,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供政策支持,浙江农林大学设计“理论+实践+拓展”五位一体课程体系。
数据显示,学员创办的企业年产值超50亿元,带动就业2.3万人,相关成果获2025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优化升级培养方案。”季宗富表示,2025年班次将试点“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员跨专业选修智慧农业、品牌营销、数字经济等模块课程,并联合浙江省农发集团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输送更多领军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