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8月新增信贷恢复较大规模正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强。
9月12日,央行公布8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25693亿元,同比少增4630亿元;8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0%,增速较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物价水平明显偏低,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上有充分的空间,今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复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往后看,根据当前经济增长动能变化,物价水平走势,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货币政策还会保持支持性立场。
新增人民币贷款恢复正增长
金融数据显示,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单月来看,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元,环比大幅多增6400亿元,但同比仍少增3100亿元,拖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放缓0.1个百分点至6.8%。
“信贷前置、破除‘内卷式’竞争、地方债置换挤出效应以及有效需求待提升等影响下,7月新增信贷波动较大。进入8月,部分影响依然存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但在行业景气恢复、出口延续韧性、暑期消费旺季以及惠民生、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带动下,贷款投放强度环比提升,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增长双双提振。
分部门看,企业贷款有所回暖、短贷提升较多,个人贷款增长亦有提振,资本市场活跃下非银贷款同比多增。
数据显示,在企业贷款上,8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4700亿元,同比少增200亿元,但少增幅度较上月的3900亿元明显收敛;当月企业短贷同比多增2600亿元,票据融资则同比大幅少增4920亿元,显示当月企业信贷需求边际上有所修复,票据冲量现象明显改善。
居民贷款方面,8月住户贷款增加303亿元,同比减少1597亿元,环比多增5196亿元。其中,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增加105亿元和200亿元,环比分别多增3932亿元和1300亿元。个人贷款虽整体仍处于低位,但增长亦有提振。
“8月是传统暑期消费旺季,个人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叠加‘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外生推动,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贷款需求有所上升。”温彬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往后看,伴随各项政策落地显效,相关领域存量信贷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时隔8个月社融再现同比少增
社融方面,初步统计,截至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8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同比少增4630亿元,时隔8个月再现同比少增,下拉月末社融存量增速至8.8%,较上月末放缓0.2个百分点。
在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看来,社融时隔8个月再现同比少增,主要原因是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178亿元,以及受去年8月政府债券加速发行导致同比基数骤然走高影响。
社融其他分项中,8月表外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323亿元,“原因是当月票据冲量降温,表外票据转表内的规模下降。除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融资和表外票据融资外,8月社融其他分项同比增减幅度均不大,对社融整体表现影响有限。”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另外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少增,主因是当月债市大幅调整,推升债券发行利率,对企业债券融资需求产生一定抑制。
“总体看,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发力下,纳入政府债券的社会融资规模已成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先导指标。”温彬如是说。
M2-M1剪刀差明显收敛
金融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
M2同比增速与上月末持平,继续处于比较快的增长水平。王青认为,8月财政支出加快,财政存款同比少增,抵消了当月新增信贷、新增社融同比少增对存款派生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8月股市大涨,居民存款搬家现象依然比较明显,当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非银存款同比多增5500亿元。
M1方面,8月末M1同比增速升至6.0%,比上月末加快0.4个百分点,创近35个月最高。
近期M1增速上升较快,温彬理解,8月权益市场交投活跃度升温,居民存款加快入市,同时季中月份理财等表外产品扩容节奏放缓。另外8月财政税收强度较7月有所下降,而且去年二季度整顿存款“手工补息”的影响仍有延续,同期形成较低基数。
对比来看,8月M1-M2剪刀差为-2.8%,较上月进一步收窄0.4个百分点。“剪刀差收窄反映资金活性增强,居民或企业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用于消费或投资理财。”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研报中表示。
此外,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回落0.1个百分点。“当前水平仍相对较高,体现经济修复的结构性失衡,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经济改善略弱,导致持币需求增加,此外农民工返乡也增加了现金流通量。” 李超称。
展望未来,根据当前经济增长动能变化,物价水平走势,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王青判断,货币政策还会保持支持性立场,主要发力点是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增加信贷可获得性,激活政府债券融资之外的市场主体内生性融资需求,进而大力提振内需,有效对冲四季度外需波动可能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
“后续看,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加快落地,有助于带动广义信贷扩张、提振基建投资增速,亦不排除类似金融工具进一步扩容,潜在投资方向包括科技创新、服务消费、城市更新等领域。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下,我国货币政策空间也进一步打开,降准降息仍在工具箱之中,叠加前期提消费、稳地产等政策效果逐步释放,相应拉动总需求、撬动增量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温彬坦言。
上一篇:全面分析2025伺服联轴器市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