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星期六 摘要
● 今年的外贸表现持续低迷,因此或将形成内需竞争加剧的趋势。
行情小结
2025年第37周(9.7-9.13)灰鹅绒、灰鸭绒行情下跌。
在旺季“金九银十”尚未兑现、双十一备货释放迟缓的背景下,部分水洗企业由于终端成品羽绒的出货节奏不及预期,开始主动收缩采购规模,从而加剧了原料绒价格下行预期。当前市场情绪转向谨慎,供需短期博弈加剧。
受中元节传统习俗影响,灰鸭在近期的消费量显著攀升,而灰鸭毛绒的供应量也趋同步增长。此外,对灰色羽绒需求更大的运动品牌在订单前置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采购动能趋于平稳,导致灰鸭绒和灰鹅绒的计价进一步走低。
眼下正是秋装上市的季节,然而诸如波司登、千仞岗和比音勒芬等品牌,已率先开启2025年羽绒服产品的市场预热和铺货动作,为销售旺季造势。从出口端来看,今年的外贸表现持续低迷,因此或将形成内需竞争加剧的趋势。
近期利好消息
1
羽绒服代工龙头8月营收创下新高,终端需求仍保持稳定
羽绒服代工大厂 Quang Viet(广越)公告,2024年8月单月合并营收28.2亿元(新台币,下同),环比增长43.9%,同比增长20.1%,创下单月历史新高。累计前八月合并营收达123.3亿元,同比增长11.4%。
广越指出,8月受益于品牌客户订单增长,出货畅旺推动营收创新高。前期因故延迟出货的订单也陆续完成交付,全年出货计划与品牌采购需求均按预期推进,美元营收规模有望再创历史纪录。
董事长吴朝笔表示,过去几年公司在制程技术与产地配置上的战略布局,已逐步转化为产能调度速度和交期准确度的竞争优势。广越不仅是品牌客户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更凸显出供应链韧性的关键价值。
另一羽绒服代工大厂 KWONG LUNG(光隆)今年8月营收5.92亿元,环比下降31.8%,同比下滑17.2%。1-8月累计营收55.58亿元新台币,同比微降0.4%。
公司说明指出,8月成衣业务有约340万美元的订单因客户要求延至9月交货,若剔除该临时性因素,成衣营收实际较去年同期增长5%,反映终端需求仍保持稳定。
光隆强调,成衣事业部作为核心业务持续贡献超六成营收,今年以来接单总额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其中新客户订单占比突破10%,显示客群拓展成效显著。随着美国关税政策逐步明朗化,客户下单意愿趋于稳定。
来源 | 中时新闻网、MoneyDJ理财网
2
东南亚市场对羽绒服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韩国现代百货集团(Hyundai Department Store Group)旗下专业时尚企业 Hansom(韩繕)继欧洲市场后,正式启动东南亚市场的全球化业务扩张。
Hansom 于9日宣布,其于7日在泰国曼谷2025 MChoice & Mint Awards(2025年泰国时尚大奖)活动中,成功举办 System System Homme(系统·系统男装)时装发布会。
这是 Hansom 首次选择在东南亚,而非韩国本土或欧洲举办时装秀,现场展示了代表今年秋冬及明年春夏系列的100余款新品。据悉,此次大秀源于今年6月巴黎时装周期间,泰国时尚与流通业内人士的特别邀约。
Hansom 计划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将泰国作为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战略支点,在推进批发合约的同时,同步拓展快闪店与正式门店等多元销售渠道,扩大与顾客的接触。
近年来,东南亚正快速崛起为全球奢侈品牌重点关注的战略市场。这个原本以中低价需求为主的消费市场,正加速向高品质的高端时尚品牌扩散,推动奢侈品市场迅猛增长。
同时,随着该地区人士在冬季前往包括韩国在内的东北亚、北美和欧洲等地旅行的风潮盛行,对羽绒服等厚重外套的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来源 | 韩国每日经济
3
波司登再次携手“机能教父”,悄然实现“文化反向输出”
2025年9月,中国羽绒服领导品牌波司登再次携手“机能教父”Errolson Hugh(厄勒森·修),推出全新一季的联名产品——叠变三合一羽绒系列。
近年来,波司登不断推动品牌年轻化与国际化,从与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合作,到站上纽约时装周,再到如今第二次牵手 Errolson Hugh,其动作可谓一脉相承。
这次与 Errolson Hugh 的再度合作,不仅是一次风格延续,更体现出波司登对“高端机能”路线的持续投入。波司登正试图建立“羽绒+科技+设计”的品牌新标签。与 ACRONYM 创始人、都市机能风的开创者 Hugh 合作,无疑是加速这一目标实现的最佳捷径。
从上一季合作引发的社交媒体热潮来看,波司登 × Errolson Hugh 联名已经积累起相当高的用户期待值。对波司登而言,这种联名效应不仅拓展了高消费能力的“城市机能人群”,也吸引了 Z 世代年轻群体的关注。
过去,国际大牌进入中国市场,被看作是“文化输入”;而波司登的这类合作,正在悄然实现“文化反向输出”。一方面,波司登让中国消费者看到本土品牌也能引领时尚;另一方面,这些联名系列在海外同样具备传播力,成为“中国羽绒”在全球市场的一张文化名片。
这种输出,不再是单纯的“Made in China”,而是“Created with China(与中国共创)”——把中国品牌放在全球设计话语体系中,与国际顶尖设计师平等对话。
来源 | 综合自波司登和网络信息
近期利空消息
1
金九旺季拉开序幕,市场行情谨慎转好
进入9月,纺织行业迎来了传统意义上的“金九旺季”。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整体行情确有好转迹象,但尚未形成全面的繁荣态势。
从订单结构来看,以保暖面料为代表的品类在需求推动下迎来较好表现,部分秋冬订单的释放也带动了市场氛围的升温。与此同时,国内服装工厂进入季节性备货阶段,中间商活跃度提高,带来了市场的整体流动性提升。
尽管市场有所回升,但供需关系依旧制约着行情的进一步走强。多数织造厂商当前以交付现有订单为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扩产迹象,补库意愿普遍不强。在外贸方面,订单虽有回暖,但买方压价明显,导致交易过程中的博弈持续存在。
从趋势来看,十月有望成为市场进一步改善的关键窗口。一方面,随着部分秋冬订单的逐步落地,订单交付将带动产业链的运转节奏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季节性消费需求的释放,服装工厂或在十月迎来新一轮补货周期。
来源 | 绸都网
2
“羽毛及其制品等行业”利润大幅降低
8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3.5亿元,同比下降1.7%。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
分行业看,1—7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的利润同比增长。而消费品制造业的13个行业中,仅有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利润下降14.2%,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
“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在1—7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648.6亿元,同比下降1.4%;营业成本4032.9亿元,同比下降1.4%;利润总额184.0亿元,同比下降9.0%。
数据显示,营收与成本继续双降,反映了市场需求疲软或竞争加剧导致整体规模收缩;利润总额的降幅虽然不大,但连续两个月以接近两位数下滑,反映了行业的盈利能力持续承压,需警惕下半年的下行风险。
来源 | 金绒采编自中国统计局
消息面情况
羽绒服代工企业创下单月营收的历史新高,表明全球品牌方对羽绒服的需求依然强劲。但也应注意到,这一波增长中包含了前期延迟订单的集中交付,实际的终端消费仍需观察其后续的持续性。总体来看,羽绒服中高端市场仍具增长动能。
韩国服装品牌秀场落地泰国,既是一次全球化的延伸,更反映出东南亚地区“冷地旅游热”下羽绒类服饰需求的快速膨胀。这为我国羽绒产业的出口结构优化和市场多元化提供了重要窗口,有望成为中国羽绒企业“向南走”的战略支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均出现利润大幅下降,说明这部分产业的盈利能力正遭遇多重挑战。其一是原材料价格高企,其二是市场竞争格局激烈,其三是海外订单结构调整。
上一篇:金价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