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税票类、大C小B类业务近期遭遇滑铁卢。近期消金界发现,部分民营银行、消金公司为应对可能的风险,推出了带担保的产品。
比如,某消金公司的产品大纲显示,可提供额度1000元-20万元,授信利率3.6%-24%的产品。其中3.6%-15%为常规产品;15%-24%为引入担保模式的产品。
消金界了解到,出于对资产风险的考量引入担保,因此担保类的产品对客利率更高,在利息基础上加了担保费用。
当前这一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大额产品的主流。除了消金公司外,包括富民银行、金城银行、微众银行等都陆续推出担保类产品。
比如,金城银行金企贷也分为“带担保”和“不带担保”两个版本,对于资质较差的客户,需承担担保费用。
不带担保的纯信用贷业务是有政策支持的,在监管此前出台多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倾斜后,一些银行、消金公司纷纷响应,布局大C小B的小微雇主业务,面向小微企业主、股东及个体工商户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中邮、锦程等消金公司都曾推出过营业执照贷、税贷、发票贷、烟草贷相关产品。此外,海尔、小米消金也都在小规模试水,推进小微雇主的相关业务(详见《持牌消金调整小微贷产品,扎堆“小B大C”客群》)。
不过,从2024年开始,就有不少消金公司开始陆续下架了此类产品。(详情见《为何消金公司相继下架这类产品?》)如今,大部分民营银行的税票产品也面临着收缩与暂停。
比如,消金界了解到,北方一家税票贷规模占比较高的银行,近期经历了裁员以及核心高管离职,目前在向对公业务转型。
另一家东部地区的民营银行,于近日暂停了小额税票贷产品的进件,只做50万元以上的大额客户。其税票贷产品规模,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50%。
此外,从一级渠道的财务信息中,也能看出税票类产品面临的严峻挑战。
航天信息(600271.SH)公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4.9亿元,同比下降41.0%;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7037万元变为亏损3.02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公司对此解释称,本年度以来,公司数字财税业务持续受产业形态深化调整、行业格局剧烈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数字财税业务拓展未达预期。
联易融科技(09959.HK)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3.75亿元,同比下降9.3%。其中,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收入为3.48亿元,同比下降9.7%;期内调整后亏损为3.72亿元,同比增加97.4%。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提到公司在经济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加速业务模式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并改善现金流。
此外,百望股份((06657.HK)在香港上市不到半年,CEO、CFO就相继离职,如今,公司已经从传统的SaaS财税服务商向AI数据智能公司的转型。而下面的二三级渠道,也大多面临关停或转型,转向传统大行的线下产品。
这或许反映了传统税票类、小微类业务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为了资产质量与风控安全,目前坚守这一业务的机构不得不加强了增信手段。这为带担保的信贷产品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持牌消金按政策要求只能做个人消费贷。面向大C小B类客群时,一般也为信用贷产品。不过根据2024年新颁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开展担保增信类业务,但不得因引入担保增信放松贷款质量管控,且担保增信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能保证一定的收益水平,但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较易引来客诉及反催收压力。也将给机构带来一定的运营成本和声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