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6国刚刚表态,未来在停火或和平协议框架下,将向乌克兰部署地面、海上、空中三栖保障部队。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主持会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现场助阵,德国、意大利、芬兰、加拿大等国悉数亮相,风头一时无两。这个会议本来是想展示欧洲的团结和支持乌克兰的决心。但是没想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参加了会议,而且一说话就让气氛完全变了——简直变成了一场“批评欧洲的会议”。
特朗普的发言一如既往的“美式强硬”。一上来就对着一屋子的欧洲领导人呛声:“你们欧洲,到底是不是真的想结束冲突?”接着抛出一个让全场都难堪的数据——俄罗斯一年能从欧盟赚走11亿欧元的能源收入,这些钱,最终都变成了飞向乌克兰的导弹。说白了,特朗普的逻辑非常简单:欧洲嘴上说支持乌克兰,背地里还在用真金白银给俄罗斯“输血”,这场仗还怎么打下去?
这个电话会议原本是要讨论战后如何保护乌克兰安全和如何重建的问题。但是特朗普的发言让会议变成了“欧美战略分歧的现场直播”。他不仅问欧洲为什么还在购买俄罗斯石油,还直接提到中国,说欧洲必须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特朗普的这套“绑架式外交”,已经不是建议,而是实打实的“死命令”——谁不听话,谁就得承受美方的经济报复。
那么,欧洲国家真的还在大量购买俄罗斯能源吗?其实并不是。从2022年俄乌冲突开始,大多数欧盟国家已大大减少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到2023年,基本上已经停得差不多了。现在还在买的只有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少数国家,而且他们在欧盟内部也受到批评。
还有一些俄罗斯石油是先运到印度等国家加工,然后再卖到欧洲——这种方法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很常见。但特朗普不管这些细节,他只关心谁听话、谁不听话。谁如果还敢让俄罗斯赚钱,他就会对付谁。
今年7月,特朗普喊出要对买俄油的国家实行100%关税的“二级制裁”,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的大规模落地,但对印度已经动了真格。印度是俄油最大买家,结果美方真把贸易大棒砸了下来,对印度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欧洲国家看得明明白白:谁要是敢不配合美方的俄乌战略,下一棒就可能落到自己头上。
特朗普对中国的“死命令”更是赤裸裸。他指控中国为俄罗斯提供资金支持,要求欧洲领导人“联合施压”。但问题是,特朗普拿不出任何实际证据,说白了就是“帽子先扣上,剩下的慢慢找”。对欧洲来说,很难做:如果配合美国对中国强硬,等于彻底站队美方,抛弃自身的经济利益;如果拒绝,等于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随时可能被美国制裁。更离谱的是,特朗普的实际操作反而是对印度下手,对中国并没有新一轮的能源制裁,说明美方自己也明白,真要动中国,欧洲未必会买账,全球供应链也会遭遇“反噬”。
欧洲国家其实很清楚,无论是能源自主还是战略独立,长期都不可能完全依赖美国。欧盟这几年一直在推动能源多元化、供应链重组、战略自主,绝不会因为特朗普的几句话就抛弃自己的核心利益。现实是,欧洲对俄能源进口持续收缩,对乌克兰“安全保障”更多是政治表态,真要大规模派兵、持续军援,欧洲的财政压力、社会压力、政治风险一个都少不了。特朗普想用“二级制裁”和“施压中国”两道死命令彻底掌控欧洲,结果只会让欧洲的独立性意识更强。
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清楚的——主张对话谈判、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反对“长臂管辖”。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正常能源和贸易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应该受外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