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三得利在中国年入1651亿,超过农夫山泉,却被大量国人误认成“国货”。日企潜伏40年,通过汉字包装、中国文化广告和健康理念渗透市场,精准抓住国人心理。三得利的成功提醒国内品牌:国潮兴起,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真正的国牌如果不警惕,中国市场的江湖位置可能随时被“洋牌”夺走。
农夫山泉428亿,亚洲首富头衔响当当;三得利,1651亿,像条巨鲸横扫国内饮料市场,却伪装成国货,让国人自豪得以为自己在支持“本土之光”。日本企业、日籍血统,却穿汉服、背中国文化史,包装上汉字越来越大,文化元素无孔不入。这不是偶然,这是商业策略,是“文化掩体”,是日企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拿捏。
事情的起点在1981年,三得利开饮料生产线,乌龙茶是头炮。广告摄像师远赴中国拍摄,演员是中国面孔,题材借用福建茶文化。相声、戏曲、古画、小笼包、《西游记》……几十年持续渗透,中国元素堆得满满当当。包装上日文字样越来越少,汉字越来越大,消费者以为它是国货也不奇怪。日本人都懵了,以为这是中国出口产品。四十年潜伏,不声不响,却深谙中国心理学——“文化感+健康风+日系信任”,一个套路,全网收割。
冲突点在于健康风口的巧妙抓取。早年,国内饮料偏甜,三得利无糖茶小众,仅在福建江浙流通。2021年,国人健康意识暴涨,智能手表监测心率睡眠、缓老制品市场飙升,三得利乌龙茶销售额猛增80%,次年120%、再下一年200%,成为国内无糖茶饮核心产品。健康理念成了信仰,广告不是卖茶,是卖“年轻力气”“精力澎湃”。消费者买的不只是饮料,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投射,是心理需求被精准击中。
消费者以为在支持国货,实际上利润流向日本企业。国货在情感层面被竞争对手夺走,国人自豪感被巧妙“绑架”。三得利凭借文化认同、健康理念、市场趋势,轻轻松松超越农夫山泉,年营收几乎四倍。品牌设计、心理洞察、市场布局,这套打法,打得国产品牌措手不及。奈雪の茶悄悄改回中文名“奈雪的茶”,是国牌危机意识的表象,但市场空档,三得利早已抢占先机。
关键变量是心理认知与文化认同。三得利把汉字、茶文化、健康理念当作营销武器,消费者在潜意识里建立国货信任,却不知本质是日企。健康风潮让产品附加价值暴涨,文化包装让购买心理安稳——买茶不是买口感,是买健康与国风认同。这套策略精准击中中国消费心理:国潮风、健康理念、文化情感三位一体,让日牌“化身国货”,坐收渔利。
对于国产品牌来说,警钟敲得响亮:国潮再热,消费心理越来越复杂,国牌必须守住自己的文化与品质底线。光靠名字、广告、包装去做表面文章,随时被洋牌借机夺走市场。三得利的成功,是商业智慧,也是对国产饮料的一种警告——消费者认知可以被操控,国货情怀可以被盗用,而利润和市场份额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外企拿走。
三得利不是中国企业,却拿着国人的钱狂卷1651亿;消费者以为在支持国货,却在为日本品牌贡献业绩;国产品牌若不警觉,不仅市场份额会丢,文化自信也可能被动摇。包装可以遮盖本质,但市场不会永远被蒙蔽,真正的竞争是产品力、品牌力和文化力的三重较量。三得利用四十年潜伏告诉我们,策略精准、文化借力、心理拿捏,是商业巨头在华制胜法则——国货若不奋起,随时可能成为“文化误认”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