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广州海珠区的陈明关掉电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45岁的他,在一家上市公司做了15年高管,年薪50万,却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直到三个月前,他在一场酒会上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老周。
"尝尝这个,"老周递给他一杯红酒,"波尔多右岸的酒庄,国内知道的人不多,但品质不输拉菲。"
陈明抿了一口,酒液在舌尖绽放出复杂的果香。更让他意外的是老周接下来的话:"这瓶酒在精品店标价5888,我拿货价不到才几百。"
三个月后,陈明最终在广州在棠下开了一家"共享酒庄"。没有传统烟酒店的高额租金和囤货压力,他只搞了一个50平的空间,摆上几组品鉴台,每周组织两场小型品酒会。
"上个月流水36万,净利润就有18万,"陈明笑着说,"比我上班强太多啦,还不用看老板脸色。"
像陈明这样的"跨界庄主",在万酒城的系统里已经有6000多位。他们中有医生、律师、设计师,甚至还有退休教师。这个模式的核心很简单:
轻资产启动:如果不愿意从小做起,也不愿意做数字庄主(数字庄主没有固定场所,与共享庄主合作完成交易),那就找一个场所,然后总部铺货。
零库存压力:产品都在云仓里,实体酒庄日常只需有两、三箱品鉴酒足矣!客户扫码下单,珠三角地区24小时直达,全国范围次日必达。
高利润空间:产品利润普遍在50%-70%之间。
万酒城第二期"千城万店"战略启动后,像陈明这样的故事正在全国城市群如雨后春笋般上演。数据显示,2024年新加入的庄主中,几乎100%在2个月内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第3个月则进入正常创收阶段。
"这不仅仅是一门生意,"陈明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老公,我们真的要辞职吗?"
2024年12月31日,跨年夜的烟花在窗外绽放,小雨和丈夫大伟却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银行余额发呆——25万,这相当于他们工作5年攒下的全部积蓄。
第二天,他们辞去了老家事业单位的工作,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我们的'微醺实验室'开业啦!"
这家开在江西三线城市步行街的"网红酒庄",面积只有30平米,却成了当地年轻人的打卡圣地。
"我们不做传统卖酒,"小雨解释道,"而是做'酒文化体验'。"
每周五的"电影配酒"之夜,他们会根据电影风格搭配不同的酒款。《教父》配意大利红酒,《重庆森林》配日本清酒,每场都能卖出四五十瓶。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万酒城的"数字酒庄"系统:
客户扫码下单,他们拿50%左右的佣金
发展下级庄主,还能获得团队管理奖金
不仅是他们所有进货金额能100%转化为积分,可兑换稀缺酒款。就连来他们店消费的顾客,喝酒喝了多少钱,也能百分百变成积分,以后来喝酒不共钱,不买酒则放入流通渠道,能够增值变现。
开业8个月,"微醺实验室"的月流水稳定在20万左右,净利润约8万要多。
"比上班强多了,"大伟笑着说,"关键是自由,想营业就营业,想休息就休息一下也不打紧。"
像他们这样的"90庄主",在万酒城的系统里占比已经达到23%。第二期"千城万店"战略中,万酒城特别推出了"青年创业计划",为90后、00后提供更低门槛的创业支持。
"我们打算明年要孩子,"小雨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有了这个事做,我们不用为奶粉钱发愁了。"
"老李,你这酒铺不像是卖酒的,倒像是个茶馆。"
面对老邻居的打趣,63岁的李老师笑而不语。他的"爷爷的酒铺"开在小区活动中心对面,20平米的空间里,一半是酒架,一半是茶台。
每天早上9点开门,下午5点关门,晚上由儿子和儿媳来“接班”,干到10点半收工。天天如此,雷打不动。
"我不卖酒,"李老师总是这样对照顾他的朋友们说,"我只是帮你们找酒。"
这个退休中学教师的新事业,始于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老同学带来的红酒让他眼前一亮:"这酒好,但不该卖这么贵。"
通过万酒城的"银发创业计划",李老师以极低的门槛成为了"社区庄主":
0加盟费,首批进货满1600元就算开业了,货品不足没关系,app上的云仓里多的是,线上一下单,第二天早上货就到货了。
没想到,这个小店很快成了小区里的"情报站"。退休的老干部们在这里讨论时事,年轻妈妈们来打听育儿经,偶尔还有外国租客来体验中国白酒。
"这个月才10天,已经卖了2万多,利润差不多1万,"李老师笑着说,"不算大富大贵,但我和老伴也花不完了。"
更让他自豪的是,通过这个小小的酒铺,他已经发展了11个"银发庄主",都是他的老同事、老同学。
"老年人创业不是为了赚大钱,"李老师说,"而是为了有个事做,有人说话。"
从企业高管到酒庄庄主:一个中年人的跨界逆袭》
万酒城的数据显示,像李老师这样的"银发庄主"正以每月10%的速度增长。第二期战略中,专门针对50岁以上人群推出了"轻享版"创业方案,首批1000个名额在短短半个月内就被一抢而空。
"我打算明年带着老伴去法国酒庄考察,"李老师神秘地说,"当然,是用卖酒赚的钱。"
(文中人物为真实案例,姓名已做化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