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5年后,楼市将出现四个变化,买不买房心里有数了
创始人
2025-08-31 13:56:24
0

昨夜,购房群的讨论又掀起轩然大波。一位网友振臂高呼:“现在不入手,五年又成空!楼市即将触底反弹!”此言一出,立刻有人截图为证,反驳道:“我这小区的房子,从三百五十万跌至一百八十万,你告诉我,底到底在哪里?”

事实上,我们都心知肚明,类似的争论每天都在上演,却也真的没有必要。关于房价的涨跌争论,或许该画上句号了。2025年之后的楼市,四项深刻的变化已然清晰可见,一旦洞悉这些,您心中对是否购房的答案自然会更加明朗。

一、政策不再“一刀切”,五环内外,两重天

许多人还在翘首以盼救市的“灵丹妙药”,但正如我们先前文章中分析的那样,如今的救市政策,早已告别了“全国一盘棋”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到“一区一策”的精准调控。其中,北京的政策调整便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今年八月,北京出台新政:京籍家庭,以及已缴纳满两年社保的非京籍人士,在五环外购房可享受多套置业的宽松政策;甚至连单身人士也一并受益,购房门槛与家庭购房群体几乎无异。然而,置于五环之内,限购政策依然严厉,想要多购置一套房产,门都没有。

这样的区分,究竟缘何而来?数据最有说服力:北京五环外的新房库存高达全市总量的81.4%,二手房挂牌量也超过了半数。政策的着力点,显然是瞄准了库存压力巨大的区域,而非盲目洒钱。

放眼全国,亦是如此:苏州取消了新房的限售政策,海南则着手选择性收购滞销商品房,将其改造为保障性住房。再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统一政策,每个城市,乃至每个区域,都有其独到的政策考量。

这番景象,清晰地昭示着一个事实:过去那种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购房时代已然终结。未来的关键,在于“买对地方”,其重要性远超“买得起”。一旦选错了区域,即使价格再低廉,也难逃亏损的命运。

二、政策聚焦“止跌”,而非“刺激上涨”:稳住是首要目标

您是否还记得8月18日国务院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关于房地产领域,释放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号:“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请注意,此处强调的是“止跌回稳”,而非“刺激上涨”。政策目标清晰明确:只要楼市不再继续下滑,稳定住便是胜利,至于像以往那样再度暴涨,已不在其预期之内。

为何不敢贸然刺激?现实情况残酷而严峻。今年1至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新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房企到位资金等各项指标,无一例外均呈现下降趋势。

在7月份的统计中,全国70个大中城市,尽管部分城市房价跌幅有所收窄,但绝大多数城市房价仍在下跌,只是速度有所放缓。各地也纷纷调整政策方向:广西提出要依靠“好房子”来拉动住房消费,并完善存量房的消化机制;湖南衡阳则专门研究制定“止跌回稳”方案。显而易见,各地都在积极寻求“托底”之策,昔日“刺激”的口号已鲜有人提及。

若要再具体而言,楼市的政策底线已然显现,但市场的真正底部,恐怕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有机构甚至预测,市场触底可能要等到2027年。因此,与其期盼政策能带来房价的反弹,不如将“稳住不跌”视为当前最理想的局面。

三、购房不再为“有房住”,追求“住得好”方为真需求

过去,人们买房,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便已足够。然而,时过境迁,情况已大为不同。

如今,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突破40平方米,住房总量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真正稀缺的是“好房子”。

今年5月1日生效的《住宅项目规范》明确指出,当前住宅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而非仅是简单地建造一栋楼。各地已积极响应,四川省推出了全国首个“好房子”地方标准,遂宁市更是出台了专门的设计导则,要求新建住宅的层高不得低于3米,小区内10分钟即可抵达公交站点。

由此可见,未来购房,谁还会执着于那些“老破小”?品质低劣、配套不全的房产,即便价格再低,也难以获得青睐。这意味着,未来的购房需求,已从“有没有”的层面,彻底转向了“好不好”的考量。

如果您计划购房自住,务必关注户型、物业、配套等“硬指标”。而那些缺乏品质的房产,无论价格多么诱人,都应坚决规避。

四、风险并非“涨跌”,而是“买错房”:才是真正的陷阱

现在,我们来谈谈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过去,人们购房最害怕的是房价下跌。但如今,最大的风险已悄然转换,即“买错房”——有些房产,即使房价不跌,也可能让你血本无归。

有三类房产正加速贬值,务必远离:

第一类是“高层老洋房”。随着旧改红利的逐渐消退,这些房产除了居住功能,已鲜有其他价值。由于房龄过长,银行贷款审批困难,即使挂牌出售,半年内也可能无人问津。

第二类是远郊期房。开发商承诺的“画饼”往往难以兑现,加之库存量巨大。以上海外环外为例,住宅库存高达12.1万套,消化周期长达20个月。购买此类房产,等到交房时,房价可能仍在下跌。

第三类是商办类房产。写字楼、公寓的空置率居高不下,全国平均超过20%,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甚至突破35%。购入后,租不出去,卖也卖不掉,同时还要承担高昂的持有成本。

当下楼市最令人担忧的,并非房价能否上涨,而是买错房产后,面临“卖不掉、租不出”的窘境。选择正确的房产,其重要性远胜于纠结何时入手。

究其根本,2025年之后的房产,正从“投资品”回归“消费品”。正如购买汽车,没人指望它能升值一样,购房也应回归其本质:为了舒适的居住。

如果您是刚需购房者,确实有居住需求,手中有余款,且月供压力可控,那么何时购买都无妨。但若您仍怀揣着通过购房一夜暴富的梦想,那么如今的风险远大于机会,切勿沉迷于“炒房致富”的幻象。

未来的楼市,考验的已不再是您的胆量,而是您的眼光。

潮水退去时,并非所有人都一丝不挂。但那些身披“铁甲”的人,或许沉没得更快。

您认为呢?期待在留言区与您交流!"

相关内容

安乃达上半年营收增长38%...
8月29日晚间,安乃达披露2025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0.32...
2025-09-01 09:00:04
原创 ...
柯洁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棋手累积冠军的轨迹,更是中国围棋走向职业化...
2025-09-01 08:59:33
欢迎投稿!山推杯·2025...
风起湖畔,诗意奔涌。 山推杯·2025济宁太白湖半程马拉松,将于金...
2025-09-01 08:58:49
樊振东德甲首秀遭遇“开门黑...
2016年,樊振东在萨尔布吕肯收获自己职业生涯第一个三大赛冠军,开...
2025-09-01 08:58:15
光伏“内卷致死” “另类”...
文|壹度Pro 前两年风光无限的光伏行业似乎正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
2025-09-01 08:58:00
安徽亲子5日游行程推荐,黄...
黄山,这座屹立于皖南大地的奇峰峻岭,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自古以...
2025-09-01 08:50:40
沈阳多景区发布公告!
近日,沈阳多个景区发布公告,详情如下: 尊敬的各位观众: 随着暑期...
2025-09-01 08:50:39
安徽5天4晚行程推荐,黄山...
黄山,是大自然的宠儿,四季皆有景,季季皆不同。春天,黄山的山谷间开...
2025-09-01 08:49:17
周也穿粉色吊带游韩国好快乐...
搜狐娱乐讯 近日,周也晒出自己旅行韩国的美照,只见她穿着粉丝吊带好...
2025-09-01 08:48:01

热门资讯

百济神州股价创新高,首次实现半... 截至2025年9月1日 13:18,生物医药ETF(159859)上涨3.64%,盘中换手5.92%...
原创 美... 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一向自信满满,他总觉得自己看得比别人透彻,坚信只要加征关税,就能把对手逼到让步,尤...
从“加速度”到“稳增长”:汾酒... 当前白酒行业“总量收缩、分化加剧”的深度调整态势愈发明显,整体行业发展承压显著,此轮周期如同一场大考...
金价早盘高位小幅震荡,关注承压... 周一(9月1日),现货黄金交投于3450美元/盎司附近,金价上周五创下4月份以来的最佳月度表现,最高...
原创 动... 在二次元动漫的世界里,机车与美女,不仅是力量与柔美的结合,更是狂野与优雅的交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
原创 生... 秋风送爽之际,我们来到金穗飘香的收获时节。2025 年 9 月,正处于申月与酉月的交接阶段,9 月 ...
原创 《... 2025年8月20日,距离《黑神话·悟空》发布公测版本一年后,游戏制作方“游戏科学工作室”又投下一枚...
原创 上... 生鲜乳市场供大于求的行业压力正持续传导至乳企端。据“奶啤一哥”天润乳业发布的最新半年报显示,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