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线| 出品
前瞻| 栏目
边江| 作者
秋水| 编辑
价值线导读
八月A股以“暴力拉升”定格!
至此,A股取得了3800点,100万亿总市值,日3万亿交易量,近3亿账户等种种十年新高的历史数据!
科创50暴涨28%,创业板指涨24%,14只个股单月翻倍,寒武纪、易中天引领的AI硬件风暴席卷市场……狂热背后,逾3000股跑输大盘,结构性分裂极致显现。
这个周末,科技方向又是各种躁动:阿里巴巴开发了一款新的AI芯片替代英伟达的H20,在美股暴涨13%;有报道称DeepSeek决定使用华为人工智能芯片训练部分模型……
九月,市场站上关键窗口:历史牛短熊长的阴影未散,回调压力与产业大空间支撑激烈博弈。
当电子市值首超银行、寒武纪碾压茅台,一场时代变局已轰然加速……
8月加速牛:上演AI“硬件风暴”
指数来看:8月沪指累计上涨7.97%,深成指涨15.32%,创业板指涨24.13%,最暴力的当属科创50指数本月上涨28%。
个股来看:8月14只股票取得翻倍以上涨幅
把涨幅扩大到50%以上,那股票数量达到115家。具体各区间涨幅分布如下:
(不含下半年上市新股)
对标4大指数来看,8月3296只股票跑输上证指数;429只股票跑输深圳指数;4841只股票跑输创业板指数;4983只股票跑输科创50指数。
按照市值分布来看,各市值段涨幅排名前5公司如下:
1、500亿市值以上公司8月涨幅TOP5
2、100-500亿市值以上公司8月涨幅TOP5
3、100亿以下市值公司8月涨幅TOP5
涨幅榜清晰的可以看出,8月整体行情可以总结为:水牛+科技牛。具体结构主线非常清晰,8个字足以概括:海外算力+国产算力!
具体爆发底层逻辑最近几期文章也说的非常清晰,这里不再赘述。
九月A股,牛蹄声能否依旧铿锵?
九月,A股市场的气氛微妙而紧张。
一些悲观投资者将9月3日视为一个重要时间窗口,担忧此后市场大势难以为继。这轮自去年四季度启动、一路攻城略地的牛市,在九月能否延续其辉煌?
答案隐藏在历史的周期、市场的结构与当下的动能之中。
回顾A股历史,牛熊交替呈现出鲜明的“牛短熊长”特征。数据显示,牛市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3个月,而熊市则长达27个月。从涨幅看,牛市月均上涨5.8%,涨势迅猛,可谓“快牛”。自1990年以来,A股经历了八轮牛熊转换。最长的一轮熊市持续了49个月,而最长的一轮牛市则从2019年1月延续至2022年1月,共36个月。
历史告诉我们,牛市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直线上升,而是充满波折的前行。在历次大牛市中,市场通常会出现两轮较为明显的调整,平均持续33个交易日,回撤幅度在10%至20%之间。这些调整多由资金面、情绪面因素触发,而非基本面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中国主动管理房地产泡沫,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过程中,改革风险确实一度侵蚀了中国资产的风险溢价,股票市场亦深受影响。然而,经历三年调整后,市场自去年四季度迎来转机: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汇聚,久违的“牛群”重返市场。
这头牛市最初以“疯牛”姿态出现,经治理后曾转为“病牛”,休养生息后逐渐成长为“壮牛”,接连突破3500、3600、3700、3800点关口,多项指标创下十年最佳。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电子行业市值历史性超越银行,寒武纪市值超过茅台,标志着市场结构深刻变革的时代已经开启。
那么九月市场能否延续强势?
从周期位置看,若本轮牛市自2024年9月启动,按历史平均24-30个月的持续时间推算,行情可能延续至2026年底甚至更久。
多数机构也持乐观预期,申万宏源、国海证券等普遍认为“慢牛”行情将持续2-3年。支撑这一判断的因素多元而坚实: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为市场提供了制度基础,产业政策加速向新质生产力倾斜,居民储蓄持续向资本市场转移,机构资金与外资稳步加仓,企业盈利增速尤其是科技板块开始释放业绩……这些因素共同构筑了牛市的根基。
九月市场或难避免历史性的波动调整,资金面与情绪面的扰动可能引发阶段性的回撤。
但不同于纯粹流动性驱动的牛市,本轮行情兼具基本面改善(AI实打实产业链)与制度变革的双重支撑,市场主线预计依然清晰。投资者无需过度担忧短期波动,而应着眼于长期趋势,在资本市场这片“荒原”中,寻找新时代的方向与归宿。牛蹄声虽偶有凌乱,但前行的大方向未曾改变。
9月,结构性机会在哪里?
当电子市值首超银行、寒武纪碾压茅台,一场时代变局已轰然开启。抓住市场结构需要理解产业的进程,此前的互联网、新能源的爆发都是这样。市场资深人士认为9月将继续关注以AI、机器人为核心的硬科技。
周末整个消息面继续躁动,依旧是AI为核心的科技方向:
1、阿里巴巴开发了一款新的AI芯片替代英伟达的H20,在美股暴涨13%。
2、报道称DeepSeek决定使用华为人工智能芯片训练部分模型。
3、中芯国际停牌购买子公司资产。
4、证券日报:A股“股王”更替背后是中国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价值重估。
其中,阿里的王者归来,寄托了国内互联网大厂AI突围的希望;中芯国际停牌收购,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整合的重要里程碑!
上述市场人士称,落到具体操作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中期锁定海外算力、国产算力、机器人、新能源、创新药等几个行业大龙头,分仓配置,逢低吸纳,不轻易下车。
这些龙头标的,现在都是明牌,每天大几十亿甚至过百亿的成交额,里面各路资金扎堆。每条主线盯住最核心两三家公司就行了。标的都是明牌,但难的是买卖点和持有能力,你追高还是低吸,买点不对,相差一两天,就是相差10%几的收益,越到后的追高投资者很可能要套住一段时间。
2,配置ETF指数基金。比如:科创人工智能ETF、人工智能ETF、机器人ETF、港股创新药ETF。
买ETF要注意的是分批次买入,不要在短期高点一脑门子热梭哈,控制好买入节奏以及多条赛道的均衡配置,不求暴力,收益能跟随住指数就是合格。
3,有能力的投资者可以考虑一部分仓位挖掘一些兼具新催化和预期差的细分赛道二三线标的。
比如说上一轮白酒行情,你可以死拿茅台五粮液,但到了2021年后,茅台向上空间不大了,反而山西汾酒、酒鬼酒表现出更好的攻击性;再比如上一轮新能源车行情,宁德时代、赣锋锂业2021年见了大顶,但是新能源的另一个分支赛道逆变器2022年依旧走出了波澜壮阔的大行情。
周末最大热度是阿里在AI芯片上的布局和突破,下周来说投资者可重点关注阿里系算力,比如华工科技、光讯科技、数据港、杭钢股份等等。
9月的热点,也可能在一些8月价值未被充分挖掘的热股,比如PCB的沪电股份、介入AI的先导智能等,他们业绩成长性均不错,现估值明显落后于龙头,有补涨空间。
另外,周五香港创新药大涨,今年前8月港股创新药指数上涨100 %。A股相关创新药如迪哲医药等应该还有表现机会。
面向未来的商业航天公司如瑧雷科技、铂力特等也可关注。
9月投资的重点或在昨晚证监会主席吴清的话: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简言之,要牛市,但不要快牛疯牛,更不要没有基本面的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