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份额首次比肩传统豪华阵营。
作者|陈艳
编辑|何芳
曾经如云端般遥不可及、被外资垄断的中国豪华车市场,如今正逐渐被自主新能源高端品牌攻破。
据乘联会等多方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豪华车(含国产与进口)总销量约160万辆,同比小幅下滑5%–7%,高端需求仍在,但增速显著放缓。
分阵营来看,其中BBA三大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在40万元以上价位段售出约22万辆;雷克萨斯以8.5万辆位居进口豪华车第一;保时捷、宾利、劳斯莱斯、玛莎拉蒂、法拉利、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等超豪华品牌合计不足3万辆。
与进口豪华品牌的集体下滑形成鲜明对照,中国自主高端品牌却在2025年上半年逆势飞扬,交出了一份“量价齐升”的成绩单。其中,中国自主高端品牌却凭智舱、智驾实现量价齐升,理想L系列20.8万辆,问界M8/M9半年20.6万辆,蔚来、小鹏、小米30万元以上车型合计25万辆,以及小米SU7高配的上市,点燃了40万元级纯电市场。
不难发现,造成此轮格局剧变的最大变量是“智能化”。智舱体验、高阶智驾和全域OTA 已成为消费者决策的新权重;能否在智能化赛道上“后发超车”直接关乎品牌存亡。
外资品牌受全球平台节奏牵制,更新周期长、本土化成本高;而自主品牌则依托本土供应链与高速软件迭代,把“智能豪华”做成了核心卖点。
BBA全面下滑 雷克萨斯成唯一亮点
具体到品牌表现,市场分化趋势十分明显。雷克萨斯成为传统豪华品牌中唯一的亮点,2025年上半年实现进口豪华品牌唯一同比正增长,稳居进口豪华车销量榜首,销量达8.5万辆,在进口豪华车市场连续五年保持冠军地位,主力车型ES和RX表现尤为突出。包括雷克萨斯品牌在内,丰田汽车今年上半年在华销量达83万7739辆,截至2025年7月中旬,丰田在华累计销量突破2500万辆,“全球第一车企”实力尽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系三强BBA(奔驰、宝马、奥迪)全面下滑。奔驰销量30.1万辆,同比下降14.2%;宝马29.3万辆,同比下降19.6%;奥迪28.1万辆,同比下降15.2%。超豪华品牌的下滑更为剧烈,保时捷销量2万辆,同比下降24.6%;路虎2.75万辆,同比下降28.2%;宾利等品牌跌幅普遍超过20%。
从具体数据看,奔驰在2025年二季度全球汽车总销量54.71万辆,同比下滑9%。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4.19万辆,同比下滑18%。上半年全球累计销量为107.63万辆,同比下滑8%,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8.73万辆,同比下滑14%。
2025年上半年奔驰在华累计销量为29.32万辆,同比下滑14%(2024年同期约34.1万辆)。
分季度看,第一季度销量15.28万辆,同比下滑10%;第二季度销量14.04万辆,同比下滑19%,降幅显著扩大。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售业绩。数据显示,宝马集团三大品牌(宝马、MINI、劳斯莱斯)全球总销量为120.7388万辆,同比微降0.5%。宝马品牌作为集团主力,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107.0814万辆,尽管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7.2402万辆,同比增长6.5%,但整体销量依然下滑了2.6%。
值得关注的是,宝马中国2025年上半年销量仅为317,862辆(含国产及进口车型),虽然仍是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但销量同比下滑15.5%,降幅也是宝马全球市场最大。其中,一季度交付15.52 万辆(同比下降 17.2%),二季度交付 16.27 万辆(同比下降 13.7%),降幅有所收窄 。
2025年上半年,奥迪品牌(含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在中国共交付约 32 万辆(其中一汽奥迪约 30 万辆,上汽奥迪接近 2 万辆),同比下降 15% 左右。具体来看,一汽奥迪旗下奥迪 A6L 上半年销量达 84,326 辆,位居 40 万元以上车型销量榜首 ;奥迪 Q5L 同期销量为 67,370 辆 。上汽奥迪方面,全系车型上半年销量接近 2 万辆,同比增长翻番(107%),其中 A7L 销量达 13,517 辆,同比大增 168% 。
超豪华品牌大幅下滑 消费税新政“雪上加霜”
2025年上半年,超豪华车市场在中国呈现出复杂态势,各品牌表现分化明显。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共交付21,302辆汽车,同比下降28%,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中降幅最大的区域。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保时捷全球交付量为146,391辆,同比下降6%,而北美市场增长10%,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保时捷认为,中国市场下滑主要源于豪华车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市场环境严峻。
宾利品牌在华也遭遇销量滑铁卢。2025年上半年,其在华销量约1100辆(零售价格在90万元及以上区间的超豪华车销量统计),同比下降显著;前5个月销量为884辆,同比减少20%。
其他超豪华品牌同样不容乐观。玛莎拉蒂上半年在华销量仅384辆(1 - 5月数据),同比下滑44%;法拉利前5个月在华交付300辆,同比下滑14%;劳斯莱斯上半年在华销量约2796辆,同比微降0.8%,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兰博基尼上半年在华交付量约337辆,同比下滑25%;阿斯顿·马丁前5个月在华交付120辆,同比下滑2%。
政策层面也为超豪华车市场带来重大变动。7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的公告》。
公告明确,自2025年7月20日起,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起征点由零售价格(不含增值税)130万元/辆降至90万元/辆,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动力类型的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也被纳入征收范围。这意味着,7月20日起,车价加上13%增值税后,开票价格超101.7万元的超豪华车,需增收10%消费税,将直接冲击高价车型。
自主高端份额首次比肩传统豪华阵营
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主高端阵营延续过去两年的强势扩张,终端销量合计突破 90 万辆,同比增幅约 35%,成为豪华车市场唯一保持高增量的板块,市占率首次靠近传统豪华阵营的一半,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跃。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汽车集团多点开花。比亚迪集团以214.6万辆的总销量领跑行业,其中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仰望U8、腾势 D9 等贡献约12万辆,稳居国产高端第一;吉利控股通过“银河 + 极氪 + 领克”三线并进,高端新能源共售出 54.8 万辆,极氪单车9万辆,银河 L7/E8 等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过半;长安深蓝与阿维塔双品牌合计交付10.4万辆,平均单车售价突破25万元;奇瑞旗下星途、iCAR及捷途旅行者高配车型合计约8万辆;红旗品牌凭借 H9、E-HS9等车型实现 22.5万辆,稳居传统豪华第二梯队。
新势力阵营继续上攻高端。理想20.8万辆、零跑22.2万辆、蔚来11.4万辆、小鹏19.7万辆、小米15万辆中,单车均价30万元以上的车型合计超过25万辆;岚图5.6 万辆、问界M8/M9 20.6万辆,以及坦克 700Hi4-T、魏牌蓝山等车型进一步补齐30–50万元区间。
综合统计,自主高端品牌上半年总销量已达92–95万辆,不仅填补了传统豪华下滑的缺口,也正式宣告中国品牌在高端化道路上站稳了脚跟。
可以说,当前中国豪华车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变化态势,市场格局正在经历深度重构。其中,雷克萨斯依靠稳健的市场策略和产品表现,牢牢守住了进口车市场份额。而国产高端新能源品牌则成为市场新势力,正不断蚕食BBA等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空间。
针对这一市场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原因,华汽研究院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分析:
第一,消费观念的转变。如今,消费者在购车时的考量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单纯追逐品牌所带来的光环效应,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科技体验和实用性上。他们期望车辆能够配备先进的智能科技配置,同时在日常使用中具备出色的实用性能。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那些能在智能科技和实用功能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第二,政策因素的影响。超豪华车消费税起征点下调至90万元,这一政策调整直接导致售价101.7万元以上的车型购车成本增加。成本的上升使得消费者在购买高价燃油车时更加谨慎,进而导致高价燃油车的需求出现萎缩,对传统豪华品牌的高端车型销售造成了一定冲击。
第三,国产高端车型产品力的提升。近年来,国产高端车型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产品力已经超越了部分传统豪华品牌。凭借出色的性能、创新科技以及更高的性价比,国产高端车型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开始强势崛起并抢占市场份额。随着下半年更多新能源豪华车型上市,这种趋势预计会更加显著。
与此同时,超豪华车消费税的调整引发了市场的连锁反应。由于购车成本增加,高价燃油车市场需求持续萎缩。此外,传统豪华品牌经销商网络布局过于密集,出现过剩现象,部分经销商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已开始转向代理鸿蒙智行等新能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