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经过半,上半年,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行业不确定性增加,中国酒业呈现许多新现象新变化。
从上游生产端来看,行业分化加剧的趋势更加明显。一方面,头部酒企凭借品牌、品质和资源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另一方面,部分中小酒企则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经营效益下滑甚至亏损。与此同时,产能过剩的隐忧也日益凸显,整个行业面临着去库存的艰巨任务。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酒类市场进入去库存周期,这一形势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扭转,渠道库存高企,动销频次下降,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在消费者层面,国内外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变化,消费市场的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转变,而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发对浪费条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规范与调整。部分城市出现了整治违规吃喝“一刀切”的现象,不过在社会集体发声纠偏的情况下,酒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重拾了信心。但从市场端来看,受“史上最严禁酒令”政策影响,政务消费需求受到明显抑制,上半年宴请及送礼需求急剧减少,节假日消费量同比逐年下滑。
酒类流通承压最重
酒类流通企业介于厂家和消费者之间,可谓承压最重,既有来自上游厂家与消费者的压力,也有来自自身新旧转换的压力。
传统的酒类流通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商平台的崛起,线上销售渠道对传统线下渠道造成了巨大冲击,线上线下博弈不断加剧。同时,主要流通产品价格倒挂等问题,进一步压缩了酒水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导致传统烟酒店盈利水平持续下降,酒商的困境反映出整个酒类流通领域亟待变革的现状。
过去,在行业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渠道的扩张往往依赖资源、资金和关系。但在存量博弈甚至缩量竞争的今天,单纯依靠上游驱动的粗放模式已难以为继。价格倒挂影响经营利润、经营成本过高、库存压力大、单店盈利差的背后,是传统渠道模式与新时代消费需求、市场环境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
酒类流通是连接供给与消费的桥梁,其本质在是满足需求,高效地、有温度地、可持续地将美酒送达消费者手中,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愉悦的体验和值得信赖的保障。找对症状,才好对症下药,当下的消费趋势主要有以下四点:
“性价比”的综合诉求成为市场主流。中国消费市场已进入“综合性价比时代”。消费者对产品设计、包装体验、情感连接、品牌认同、文化归属有了更高要求。消费者渴望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内,获得品质可靠、体验愉悦、服务贴心、价值认同的整体解决方案。谁能将美酒与这些鲜活的生活场景、情感需求无缝连接,谁就能赢得消费者。
即时性与便利性需求持续增长。生活节奏加快,“懒人经济”和“即时满足”成为刚需。美团、抖音等平台即时零售业务的大幅增长,证明了消费者希望“想喝就喝,即刻送达”。这对渠道的响应速度和履约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从整个酒类市场来看,即时零售已不再是补充,已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个性化与多元化消费崛起。 消费人群代际更迭、圈层分化明显,推动了精酿啤酒、葡萄酒、洋酒、果酒、低度潮饮等多元品类增长迅速。白酒+啤酒、白酒+葡萄酒成为连锁主销品类的重要组合,“白酒+”现象凸显。消费者期待更丰富的选择、更专业的推荐和更独特的体验。
信任与体验成为决策关键。消费者对产品保真、渠道信誉的要求前所未有地提高。同时,单纯的交易场所已无法满足需求,门店需要成为传递品牌文化、提供专业服务、创造社交体验的“第三空间”。
酒类连锁地位与作用愈加凸显
酒类连锁作为酒类流通领域的重要业态,身处市场前沿,是对于消费者洞察最深刻的群体,在本轮的调整中,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酒类连锁企业或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超过500万个零售终端撑起了万亿酒水流通市场,其中酒类商品专营门店的连锁化率约为5%,这表明酒类流通行业散、弱、小的状况仍然明显,但也预示酒类连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酒类连锁的高质量发展,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模式的深度变革与核心能力的系统性构建。
对此,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春雷对酒类连锁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拥抱即时零售,打造全域流量和核心竞争力。要通过线上线下流量整合、会员深度运营、科学布局、高效履约构建基于流量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即时零售不仅是送货上门,更是模式革新、引流增量、降本增效的关键路径。
深耕区域市场,构筑竞争优势。凭借对本地市场、本地消费者的深度理解和紧密联系,通过精炼模式、精选产品、精耕市场打造不可替代的区域竞争优势。
加速数智化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化工具,创新“酒饮+”模式,与生活品质、生活方式、生活场景形成深度连接,满足消费者一站式品质生活需求,深化消费者对酒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让门店成为连接消费者多元生活的节点。
强化供应链建设与自主品牌发展。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品的盈利能力是连锁可持续发展的命脉。连锁企业要积极向上游延伸,与供应链平台深度合作,或自身转型为平台,建立自主品牌和多渠道体系。
注重诚信建设,筑牢行业发展的根基。希望广大的酒类连锁企业积极参与协会构建的“放心酒工程”工作,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展现连锁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为营造安全健康的酒类消费环境,不断提升酒类连锁行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酒业历经多次调整,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充分体现了行业的韧性。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对酒类连锁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79%的企业对今年行业前景持向好或持续的判断,在行业的深度调整期内,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连锁业态的增长空间和优势。虽然前景向好,但酒类连锁行业依旧要加强科学认知,要聚焦自身优势,避免盲目扩张,实现稳健发展。此外,今年是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成立30周年,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将针对行业痛点,推出“白酒厂商友好度指数”,从利润、政策稳定性等维度优化厂商关系,在厂家支持的基础上,构建“双向奔赴”、厂商共建的命运共同体。(许益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