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卢拉总统近日在接受巴西电视台Record TV的采访时表示,巴西完全没有义务继续使用美元进行贸易。这一言论不仅凸显了当下国际关系中的几个关键趋势: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新兴经济体在寻求更大战略自主权的同时,全球金融体系的变革也在悄然发生。
7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纸关税令,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美巴之间紧张的经济关系。特朗普通知巴西总统卢拉,从8月1日起,将巴西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关税从原定的“对等关税”的10%,骤然提升至50%。这一举措的突然性与力度,不仅超出了常见的贸易摩擦,几乎可以视为宣战。美国对巴西的态度突然转变,关税大幅上调,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冲突。
更令人震惊的是,特朗普在这份通知中,不仅将经济压力加诸巴西,还公然插手巴西的内政,指责卢拉政府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调查是所谓的“猎巫行动”。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双重打击,卢拉总统迅速做出强硬回应。在次日晚间的电视采访中,卢拉坚定地表示:“没有美国,巴西依然能生存。”他指出,尽管美国市场对巴西来说重要,但巴西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仅占巴西GDP的1.7%。这一比例意味着巴西拥有相当大的空间去调整战略,寻找其他替代市场,无需对美国市场保持过度依赖。
这番话,除了回应特朗普的经济压力,更表现出卢拉政府面对外部挑战时的一种战略选择——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增强自主决策权,提升经济韧性。在此过程中,巴西明确提出了通过市场多元化来降低对美国的经济依赖,积极寻找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为贸易伙伴。卢拉的言辞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反击,它传递出巴西在更广阔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力求提升自身经济独立性的强烈信号。
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巴西在农业、矿产等多个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卢拉的战略显然瞄准了中国、欧盟、东盟、非洲及拉美等市场,以及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在这个全球贸易多极化的趋势下,巴西显然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新的贸易路线,不再单单依赖美国市场。
不仅如此,卢拉在采访中还重申了他在里约热内卢金砖国家峰会上提出的核心观点——挑战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卢拉明确表示,巴西与委内瑞拉、玻利维亚、智利、瑞典、欧盟和中国等国进行贸易时,并没有义务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卢拉强调,国家之间完全可以采用各自的货币进行双边交易,巴西可以与这些伙伴国使用本币结算,从而避免美元汇率波动和高昂的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受美国金融政策和制裁的风险。
这一观点的深层含义,在于减少巴西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脆弱性,并实现更大的金融自主权。在上周末的金砖峰会上,卢拉已公开呼吁成员国共同探讨如何减少国际贸易对美元的依赖,而此次借着回应特朗普关税的机会再次强调这一立场,也昭示了他将金砖机制视为推动“去美元化”战略的关键平台。尽管在短期内,建立统一的金砖货币面临诸多挑战,但推动成员国之间使用本币结算,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第一步。
特朗普通过关税威胁卢拉,试图把经济冲突和巴西内政问题相捆绑,展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外交风格。这种外交手段,毫无疑问进一步激化了巴西政府的反感和对抗情绪。而卢拉所代表的左翼立场与特朗普的右翼民粹主义立场之间,深刻的意识形态分歧也为这场贸易争端增添了不少政治色彩。这一由特朗普点燃、卢拉强势反击的贸易战,不仅限于美巴两国之间,它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在短期内,美巴关系必然会显著恶化,双边贸易也可能受到实质性损害。长期来看,巴西加速寻找替代市场的步伐,将会带动金砖国家及区域合作的深化,这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新洗牌,削弱美国在部分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巴西的“去美元化”倡议,已经被卢拉提上了实际行动的议程。卢拉能否成功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本币结算协议,将是衡量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减少美元依赖决心的关键。
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经济体,巴西的立场和行动或许将对周边国家产生积极示范效应,激励更多国家追求更大的经济自主权。这场因贸易关税引发的较量,正在悄然成为新兴经济体挑战美国经济霸权、推动全球金融和贸易秩序变革的一个重要节点。
卢拉所说的“没有美国,巴西也能生存”,以及他挑战美元霸权的举措,正一步步勾画出一个新兴力量的崛起轨迹。这不仅是巴西自身的决心,也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单极世界中,卢拉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所推动的变革,将有可能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