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一场豪赌,及其全球震荡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如同在美国经济圈投下的一枚深水炸弹,激起全球经济的层层涟漪。它究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冲击?未来的资产走势又将如何演变?法案的核心逻辑,其在美国国内引发的争议,以及它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法案的核心,是美国政府通过巨额举债,实施“减税、扩支、砍福利、借债”四步棋,以期刺激经济增长。
一、四步棋局,豪赌未来:
最狠减税:十年3.8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堪称“撒钱”行动,企业和家庭直接受惠,小费收入、加班费、汽车贷款利息税等都可能获得减免。这是特朗普政府为了争取其核心支持者——“红脖子”选民——而祭出的关键一招。
猛加开支:十年1440亿美元国防、移民和边境安全开支,其中800亿美元专门用于打击非法移民。修建边境墙、增派边境警察……这些举措直击保守派的核心诉求,巩固其政治基础。
狠砍福利:民主党主导的医疗补助、学生贷款、新能源补贴、食品券等福利项目成为砍削对象。共和党打着“精简无效开支”的旗号,实则为了讨好其基本盘,因为民主党推行的“普惠”式补贴,并未获得底层选民的广泛认同。
狂加债务上限:直接将债务上限提高4万亿美元,为特朗普政府提供了一张“无限额信用卡”,摆脱了以往因债务上限而产生的政治博弈。
二、华尔街的质疑与担忧:
法案在美国国内引发巨大争议,甚至连特斯拉CEO马斯克都公开表达强烈反对,并与特朗普“撕破脸皮”。马斯克的主要反对理由有两点:一是法案取消了电动车补贴,导致特斯拉每卖出一辆车就要损失7500美元;二是担忧美国政府不断增加债务将导致债务危机,进而损害其此前大力推广的狗狗币的价值。
投行美银美林也持负面态度,认为法案风险远大于收益。其测算显示,法案总成本高达2.3万亿美元,但产生的收入仅为1028亿美元,对美国GDP的刺激作用微乎其微。摩根士丹利则预测,法案可能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从而削弱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影响华尔街的长期利益。
虽然短期内,该法案或许能稳定美国经济和资产市场,但长期来看,其风险不容忽视。然而,如果不实施该法案,拜登政府此前“放水”带来的问题可能迅速显现,到2026年,美国的债务问题将更加严峻。对于特朗普和共和党来说,似乎别无选择。
三、全球经济的共振与挑战:
一些观点认为,全球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反弹,主要原因是美国和欧盟实施了货币财政双刺激,而中国也在推进政策刺激。
美国:美联储降息是大势所趋,未来一年半降息7-10次的概率较高。财政方面,特朗普政府放弃了以狗狗币来削减支出的尝试,回归财政扩张的老路, “大而美”法案十年新增4万亿美元赤字,可能成为“最后的疯狂”,美国债务利息占GDP的比例将迅速超过7%。
欧洲:降息周期接近尾声,欧元强势升值,对欧洲的进出口贸易造成冲击。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2025年推出的5000亿欧元刺激计划,将基建、电网、军工等领域作为经济增长的重点方向。
中国:财政政策“稳字当头”,受美国金融环境制约,政策效果与民众体感存在差距。但随着美国重启降息和财政双刺激,中国“放水”也将加速,经济回暖迹象将显现。
四、对中国的影响:共振与应对:
“大而美”法案对中国最核心的影响在于放水周期的共振效应。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表态的三大变化印证了这一点:删除“择机降准降息”、将“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改为“持续巩固稳定态势”、以及将政策重点从“落实存量、推动增量”转向“用足存量、实施增量”。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将根据美国政策的调整灵活应对,积极刺激经济增长,并着重于巩固既有政策框架的执行。上半年社零消费的超预期增长也印证了消费端补贴的有效性。未来,扩大国补规模,提升百姓获得感,同时助力企业销售,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向好的重要举措。
尽管美国可能面临更大的金融风暴,但全球补贴刺激和“放水”已是大势所趋。“大而美”法案,与其说是经济政策,不如说是一场豪赌,一场关乎美国未来,并波及全球经济的豪赌。其最终结果,仍有待时间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