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有美企对中国稀土“宣战”,扬言一年内逆袭打破中国的垄断地位。可现实真能如他们所愿吗?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走出关键一步,与哈萨克斯坦连签10份协议,这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咱们一起来深入分析。
在全球稀土市场中,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全球约70%的稀土矿开采由中国完成,85%的精炼产能也在中国,并且中国占据了90%的稀土金属合金和磁铁产量。可以说,中国在稀土领域构建了从开采到加工再到制成品的完整且强大的产业链。
美国的稀土储量其实并不少,但长期以来,其稀土产业发展极为滞后。过去几十年间,美国在稀土领域的投入少之又少,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从中国进口。如今,面对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优势,美国部分企业开始坐不住了。有美企宣称要在一年内逆袭,打破中国的垄断局面,甚至计划在2026年实现稀土磁铁的技术突破。
特朗普(资料图)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能源部去年资助了15个稀土项目,可到现在,没有一个能实现商业化量产。美国稀土企业的冶炼设备,多数还得从中国进口。从矿山开采到磁铁制造,整个产业链的重构,相关专家预估起码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美国企业仅凭一腔热血,喊出“一年逆袭”的口号,实在是缺乏现实支撑,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或是借此向美国政府争取更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在稀土领域面临困境的同时,美国在其他关键领域也麻烦不断。就拿医药行业来说,美媒发现了一个惊人事实:美国超过60%的日用药物和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像阿莫西林这类基础药物,其原料的80%都来自中国。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在工业发展的关键资源——稀土上掌握着主动权,还在关乎美国民众健康的医药供应链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若美国继续推行激进的制造业回流政策,美国药企很可能会因成本等问题,放弃本土市场。长此以往,美国甚至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严峻局面。美国药企此前因成本压力,将原料药产能转移至海外的短视行为,如今正逐步反噬其战略自主性。
在美国为自身困境焦头烂额之时,中国在国际合作领域走出了关键一步。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方专机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机场时,受到了哈方超高规格的接待,哈方总统亲自接机,还派出四架空军战机护航。
此次中哈双方交换了1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其中,价值超百亿美元的核电站项目备受瞩目。哈萨克斯坦作为全球最大的铀矿生产国,其核电招标吸引了众多国家参与。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企业脱颖而出,中核集团将承建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座核电站。哈方总统明确表示,中核集团将成为该国核能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企业能拿下这个关键订单,靠的是实打实的优势。中核集团提供的是“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从项目的融资,到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支持、设备供应,再到核电站运营后的燃料供应以及核废料处理等一系列环节,都能一站式搞定。而且,中国的融资条件也更具吸引力。相比之下,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如法国、韩国,其方案在退出机制等方面存在不明确之处,难以让哈方放心。
核电站(资料图)
中哈在核电领域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意义重大。对中国而言,这不仅确保了铀矿的稳定供应,为国内新能源产业链上了一道“双保险”,还让中国先进的核电技术成功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核能领域的影响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将稀土、核能等领域的优势逐步转化为标准制定权,在国际资源博弈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对哈萨克斯坦来说,选择与中国合作,既能获得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推动本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又能在能源安全上实现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这种合作模式,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典范。
回过头来看,美国在稀土等关键领域,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如补贴、政策倾斜等,强行重构供应链,推行“脱钩”与本土回流政策。但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规律,不仅未能解决根本问题,还导致其在诸多领域陷入更深的困境。
托卡耶夫(资料图)
而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的理念,以技术输出和资本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中哈合作中,中国凭借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为哈萨克斯坦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与支持,也让中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的版图中不断拓展。
中美在关键领域的博弈,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贸易层面,而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美国若继续固执地坚持其错误做法,恐怕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愈发被动。而中国通过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布局,正逐步引领全球发展的新潮流,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上一篇:翡翠手镯怎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