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成本降低90%,终端产品批量落地,液晶相控阵天线研制商「华镁钛」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
创始人
2025-06-17 15:46:55
0

文 | 刘婧琼

编辑 | 阿至

封面来源 | 企业提供

36氪获悉,液晶相控阵天线研制商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镁钛”)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兴湘资本领投,国科嘉和、湘江集团大科城基金、乐艺资本跟投,所筹资金将用于液晶相控阵天线模组厂的建设、人员扩张和市场拓展,云岫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华镁钛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的液晶相控阵天线研发与制造,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创始人兼CEO修威为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曾任921载人航天动中通天线项目型号总师,具备二十八年卫星行业总体、产品研发、工程项目经验。核心技术成员包括知名院校博导、体制内院所型号项目总师,团队拥有超70项卫星、雷达、天线等相关发明专利。

据修威介绍,目前液晶相控阵天线终端产品已实现商业化闭环,公司正在为高轨卫星和消费级客户进行批量供货。待今年下半年模组厂建设完成后,其卫星天线终端产能将较去年提升十余倍。

行业级卫星相控阵天线终端

自研高稀缺度液晶技术,率先完成工艺验证和量产

美国卫星产业协会2024年数据显示,在整个卫星产业链中,地面终端为价值量最高的环节,占产业链总收入的52.8%。相控阵天线作为地面终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成本决定着卫星终端的商业化进程。

相控阵天线最早应用于军事雷达,后扩展至民用高轨卫星,起到通信的功能。传统的相控阵技术通过独立控制每个天线单元的移相器实现波束扫描,依赖半导体T/R组件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控,具有扫描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现在多应用于一些成本不敏感的行业。但传统相控阵技术需要使用大量T/R芯片、复杂的CMOS和微组装工艺,推高了终端的整体制造成本;且其多层堆叠结构导致终端体积偏大,不方便携带移动。随着中国低轨卫星组网的建设加速,亿万消费级终端对于卫星通信需求的攀升,市场亟需一种更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的新型相控阵技术。

液晶相控阵技术是理想的“平替品”。该技术利用液晶移相单元,通过外加电场改变分子排列、调控电磁波相位,无需使用传统T/R组件,在成本、功耗和体积上都具有相对优势。“华镁钛的产品使用液晶天线面板,可利用现有低世代液晶显示器生产线制造,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较传统技术路线降低90%。简单的单层玻璃整板结构,使得液晶相控阵技术的功耗和体积缩小至传统路线的25%以下。”修威介绍道。

液晶相控阵技术从理论角度来看虽好,但实际落地存在着不少挑战。它涉及电磁场、微波、材料等多学科融合,且产业链完善程度不及传统的半导体。从天线设计到面板膜层结构、再到工艺制造,都需要企业从0到1自主研发。目前,全球仅4家企业有能力让这项技术走出实验室,分别是美国KYMETA(比尔盖茨投资)、德国Alcan、以色列NexTenna和中国华镁钛。其中,Alcan和NexTenna的最新进度停留在样机阶段,真正进入市场销售的只有KYMETA和华镁钛。

修威表示,“相较于KYMETA,华镁钛产品在效率上能高出30%到40%。在同样的性能指标下,华镁钛产品尺寸重量比KYMETA低30%到40%,而且华镁钛的成本远远低于它”。

据悉,从2018年起,华镁钛联合国内头部面板企业开始合作液晶相控阵天线面板开发,经过产线的改造升级和工艺的不断迭代,到 2022 年,该面板厂已经具备批量交付能力,华镁钛也成为了国内唯一具备液晶相控阵天线全制程验证经验的企业。

卫星和消费级场景已实现商业化,新厂产能预计提升十余倍

在成立之初,华镁钛制定了“先高轨后低轨、先物联后互联、先国内后国际”的商业化策略。

目前,华镁钛近半数订单来自高轨卫星行业客户,涉及电力、水利、气象等领域,其液晶相控阵产品已陆续应用于高轨卫星。同时,公司也正在深度接触低轨卫星客户。“差不多到明后年,等低轨卫星的数量有明显增长后,低轨这块的订单量也会攀升。”修威补充道。

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卫星客户订单,华镁钛正在加快建设模组厂。修威预计待今年下半年模组厂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后,其相控阵天线模组和整机组装将实现全自动化,相控阵产品的年产能将由500台提升到5000台左右。

公司另一部分订单来自消费级客户,覆盖户外品牌、汽车等领域,订单量级远超卫星行业客户。今年四月,骆驼旗下户外高端品牌喜马拉雅发布了全球首款配备卫星定位的“珠峰定制版”高山连体服,由华镁钛自研的柔性卫星直连天线提供技术支持,该技术允许穿戴者使用全天候直连卫星服务,包括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高精度轨迹锁定、卫星通话及紧急呼救等功能。

消费级可穿戴卫星通信终端

此外,华镁钛还为骆驼登山队提供了超轻量级卫星互联网宽带便携终端,可实现队员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全天候卫星互联网高清视频直播服务。除去在消费级领域的应用外,华镁钛也在探索透明相控阵天线在汽车上的应用。据最新消息,华镁钛已与某汽车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华镁钛消费级天线的年产能在2万台左右。

消费级车载相控阵天线终端

自2019年首次引入外部资本以来,华镁钛已完成3轮融资,历史投资方还有国鼎资本、中航国际等。融资负责人于少良告诉36氪,华镁钛将于下半年正式启动新一轮融资,目前正在接洽一批具备行业资源的投资方。

投资方观点

兴湘资本表示:华镁钛依托自主研发的超表面智能编码相控阵天线技术及液晶可变电容器移相技术等核心优势,构建起了国内液晶相控阵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完整技术链条,技术成熟,产品矩阵丰富,为众多行业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液晶相控阵条线及终端解决方案,发展前景明确。本次公司在株洲落地产能,有利于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建设,擦亮株洲“北斗名片”。

国科嘉和表示:我们一直很关注商业航天领域,尤其关注其中既具备技术创新性,又有实际商业落地场景和变现能力的企业。华镁钛的液晶相控阵技术,有助于大幅降低卫星通信基础设施的成本,同时实现了功耗和体积的减小,这对卫星通信真正走向产业化是非常重要的。团队稳扎稳打地实现了创新产品的量产和销售,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希望公司后续发展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湘江集团大科城基金表示:随着 “ 空天地 ” 大互联的加速融合,卫星互联网正进入加速组网与常态化发射阶段,天基建设的完善及政策的大力支持,将为终端应用的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华镁钛是国内首家基于液晶超材料实现低成本、低功耗、高效率的相控阵天线产品商业化的公司,团队技术扎实、经验丰富、迭代高效,依托自主研发的液晶可变电容器移相等核心技术,不断构建先发优势,技术与工艺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随着与国家电网等行业客户合作的深化及消费端应用的加速,我们认为华镁钛是典型的科技赋能工业与消费的双赛道企业,有望打开工业及消费端的广阔应用场景,实现技术迭代与规模量产的双轮驱动,成为卫星互联网及物联网行业的领先企业。

相关内容

原创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一位威震四方的名将横空出世。他不仅是汉室最忠...
2025-10-08 05:03:55
原创 ...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赤壁之战堪称最精彩的经典战役。当时曹操率领的魏国...
2025-10-08 05:03:53
原创 ...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民书写的壮丽篇章。从远古的氏族部落到奴隶社会,再...
2025-10-08 05:03:47
汉武帝丞相李蔡被逼自杀,临...
公元前118年,丞相李蔡正在府中处理政务,突然接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
2025-10-08 05:03:45
原创 ...
西汉时期(公元前210年前后),这个强盛王朝共出现过17位皇后。令...
2025-10-08 05:03:18
原创 ...
西汉直臣汲黯:一个敢于直谏的传奇人生 出身显赫的官宦世家 在西汉...
2025-10-08 05:03:15
原创 ...
当我们谈论千古一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中国历史上...
2025-10-08 05:02:53
原创 ...
在民国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非凡的女性,她的名字和传奇经历至...
2025-10-08 05:02:19
原创 ...
1924年深秋,北京城风云突变。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联合直系将领冯玉...
2025-10-08 05:02:11

热门资讯

原创 下... 近些年,国内居民存款热情在不断攀升。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银行存款暴增10.77万亿元,创下历史...
金价,又爆了! 现货黄金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续创新高,年内涨幅超52%。 国内多家黄金珠宝品牌金饰价格持续...
原创 或... 隔夜的美股是三大指数齐刷刷地调整,首先是甲骨文的业绩未及预期,引发了市场对科技股的担忧,科技股最大的...
芦哲:国庆假期海外市场回顾 芦哲、张佳炜(芦哲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国庆假期,...
国内“嫌弃”的月饼,在国外成了... 作者|霞光社 沧海明月生 丹桂飘香季,月满中秋时。 2025的国庆假期,在中秋节的双重buff加持...
这三大新消费正在让年轻人买单 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新消费企业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为创新点,为年轻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情...
节后A股,三大机会和三个风险 国庆假期(10月1日-7日,下同)全球市场呈现“亚太领跑、欧美跟涨、商品结构分化”格局,科技成长主线...
【真灼机构观点】 周二美股收低... 大市点评 周二美股收低,标普 500 指数下跌 0.4%。政府停摆源于国会预算争议已进入第三天,导致...
从“油头”到“化尾”:大炼化时...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聚烯烃人) 当“大炼油”装置的轰鸣声与“百万吨乙烯”的产能规划成为行业常态,...
最新报告:中国继续领跑全球清洁... 当地时间10月7日,英国气候及能源智库恩伯(Ember)公司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能源调查报告。报告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