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赋予传统网点新活力,带给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成为摆在银行网点服务面前的一个课题。今年以来,温州银行持续推进网点产能提升,让服务更暖心、更贴心。
“我们配送员几乎是在跑业务,你们银行可以上门办理吗?”一日,一通电话打进了温州银行丰门支行,原来是网点附近一家蔬果配送公司招募了一批配送员,早晚班的工作时间使得员工不便至网点办理银行卡。丰门支行立即组织人员携带移动pad,按照企业员工上下班时间,错峰办理业务。开卡的同时,温州银行员工还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征信信息、存款保险等金融知识普及,提升企业员工自我保护和防骗意识。
“我们始终把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有了科技的加持,服务更要有温度。”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度允许下,为客户排忧解难是该网点的服务准则,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客户群体,温州银行通过“绿色通道”、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特事特办让客户真正感受到温州银行网点的“有心”服务。
“我把我自己的卡借给别人,银行凭什么就要把我列入什么惩戒名单?”在龙港一工业园区内,一名工人气呼呼地向温州银行员工发出疑问。原来不久前,这名工人曾将银行卡借给一位朋友用于转账,被银行发现后两人均被列入惩戒名单。温州银行员工耐心地向这位工人讲解了出租出借银行卡的后果,并以真实的案例分析“帮信罪”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消除工人心中的不满情绪。
在温州银行各个网点,都有一支金融宣讲队,他们结合地方特色开展金融知识宣讲,在走街串巷、驻点服务中,发现消费者身边的风险点,用“地方话”、鲜活的案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金融知识。
金融宣教的道路上,儿童金融教育必不可少。作为温州银行面向儿童的特色服务项目,“小小银行家”活动以亲和力、感染力、专业性受到众多市民的喜爱。近日,温州银行温州市区网点一支“小小银行家”主力讲师队伍正式集结,首批7名资深讲师经过系统性培训后将结合各地区特点对儿童财商教育活动进行全面升级,让更具特色的宣教活动激发儿童学习金融知识的热情。
金融服务无小事,细微之处显真情。零钱残币兑换一直是银行柜面日常业务,这些看似微小的工作,却反映出最耐心细致的服务理念。
“太感谢你们了,麻烦了你们一个下午。”一日下午,温州银行火车站支行的大门突然被用力打开,发出一声巨响,客户拉着满是钱币的推拉车走了进来。原来,客户是附近超市店的老板,因为超市歇业要清点库存现金。整个推拉车上新币旧币掺杂,硬币大小面额散乱,银行员工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多人协作一起对新旧币进行区分、整理、黏贴、兑换,一个半小时后,7285张纸币、22850枚硬币被快速清点完毕,总计金额约17万元。
为做好现金支付服务,温州银行各网点在为客户兑换零币、整理残损币的基础上,主动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开设零币兑换绿色窗口,满足客户日常兑换零钱需求。同时,成立移动金融服务队,主动下沉服务,定期上门为区域内商户开展“上门兑零币”等活动。
温州银行网点除了日常工作外,各网点积极融入社区、村镇,成为居民身边的“热心邻居”。今年9月,一位大叔在温州银行新城支行外久久徘徊,面露难色。这一幕恰好被新城支行负责人纪金娟注意到,热心的她立刻上前询问,老人焦虑不安地表示自己忘记了回家的路,肚子饥饿难耐。支行员工立即安排老人就餐,耐心安抚老人情绪。此时,细心的员工发现老人的手臂上戴着一个刻着“鹿城七都樟里村”字样的手环,随即与七都樟里村取得联系,帮助老人安全回家。
从客户到非客户,从网点内到网点外,温州银行从未将服务限制于三尺柜台。在温州银行的网点中,时常发生着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憩港湾,为户外工作人提供茯茶,为周围居民提供特色节日活动等非金融服务,这些故事都真切地体现温州银行的贴心服务。
下步,温州银行将继续深化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专题实践活动,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将对客户的关心和关爱落到实处。
通讯员:戚诗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