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和吴广是否真的是农民,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一些人质疑说,他们并非普通的农民,反而相当富裕。这个质疑的理由有两点:首先,陈胜和吴广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屯长,在军队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其次,陈胜不仅有一个传统贵族的姓氏“陈”,还有一个一般贵族才有的尊称字号“涉”。那么,这些质疑的声音究竟站得住脚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屯长”究竟是何许人也。陈胜和吴广在发动大泽乡起义时担任的是戍守渔阳的屯长,当时是在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胡亥登基半年多以后。根据《史记.陈涉世家》的记载,屯长并没有被强调为将尉手下的最大官,而是一个管理五十人的小官。在秦国的军制中,军队是由五个士兵组成一伍,两个伍形成一什,五个什组成一屯,屯长负责管理这个小单元。因此,陈胜和吴广作为屯长,实际上只是管理着大约五十个人的小队伍,而整支戍边队伍的负责人是两位将尉。
这也就说明了屯长并不是将尉手下的最大官,相较于两位将尉,他们的地位相对较低。在军中,将尉才是更高级别的指挥官,而屯长只是基层管理人员。因此,质疑声中对于屯长的地位过高的说法,实际上是对秦国军制的一种误解。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陈胜和吴广的社会地位。在起义爆发前,大秦帝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工程和战争,需要大量的兵力。征发的兵员主要来自于“闾左”,即雇农、佃家等贫苦农民。陈胜和吴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征发,担任了屯长的职务。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可以说是普通农民的代表。
在《史记》的记载中,陈胜少时甚至当过雇农,这意味着他是帮助他人种地以换取佣金的低等农民。虽然陈胜有着雄心壮志,但这并不改变他起初的社会地位。此外,陈胜的家族虽然有着陈国贵族的血统,但随着陈国的灭亡,他们的家族地位已经逐渐平民化。因此,陈胜和吴广作为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更多地代表了普通农民的利益和诉求。
关于陈胜的姓氏“陈”和尊称字号“涉”,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贵族出身。姓氏和字号的传承在古代并非绝对的阶层划分,有可能是家族在早期的显赫地位带来的余荫。而在陈胜起义时,这些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农民身份。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陈胜和吴广确实是农民出身,他们在起义中扮演的是农民的领袖角色。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屯长的职务并不代表他们属于贵族阶层。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是对于秦国过度征发、苛捐杂税的反抗。陈胜和吴广作为农民,站出来为自己和同类发声,发动起义,成为了反秦斗争的领军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泽乡起义的意义非常深远。它不仅动摇了千百年来形成的贵族统治体系,也为后来的平民领袖刘邦成功开辟了道路。因此,对于陈胜和吴广是否农民的质疑,实际上是对于整个历史事件的误读。他们的起义代表了农民阶层的呼声,是对不公正统治的反抗,而不是贵族的反叛。在我们解读历史时,应该理性看待陈胜和吴广的身份,将他们视为农民领袖,为农民阶层的权益奋斗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