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们讲到作为战国时期的三杰之一,本多重次是德川家康的亲信重臣,两次救了家主的性命。然而,本多重次并非只是一个武将,更是一个备受矛盾和考验的人物。他的耿直性格和直言不讳的毛病,使得他对家主家康对其他诸侯低声下气的妥协难以忍受。因此,他曾大声指责过家康,甚至被迫向丰臣秀吉等诸侯致歉。
在家康对丰臣秀吉低声下气的妥协面前,本多重次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他的直言不讳和坚持原则的态度,让他成为家康身边的一位耿直而坚定的谏言者。然而,这样的个性也带来了麻烦,因为在那个充满尔虞我诈的战国时代,直言无讳常常成为一种危险的行为。
尽管他在战争和生活中多次帮助家康,但本多重次的坚持原则却使得家康时常为之头疼。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多重次因为数次得罪丰臣秀吉而最终遭到了命运的嘲弄。在天正14年(1586年),丰臣秀吉希望通过家康的努力来实现上洛的目标。然而,老谋深算的家康并不愿意轻易答应,尽管他与秀吉有着亲戚关系。家康深知这关系涉及到德川家族的利益,因此他必须慎重考虑。
经过一番谈判,秀吉同意派遣他的母亲前往德川家康处,以看望女儿的名义实际上是作为人质,以此换取家康的上洛。于是,在十月十八日,秀吉的母亲被家康迎接,成为了他的岳母。然而,此时却发生了一场大火,而这一切都是事先预定好的。如果家康在大阪迟迟没有音信,家臣将放火。而这个命令的下达者正是作为秀吉母亲护卫的本多重次。他深谙家康与秀吉之间的微妙关系,明白这两位英雄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的地位。
然而,这场火灾的后果却让事情变得复杂。秀吉的母亲误以为是本多重次等人想要烧死她,于是将这一事件告诉了丰臣秀吉。秀吉大怒,命令家康杀死本多重次。但家康却陷入了艰难的境地,因为本多重次曾多次救过他的性命,而且对他忠心耿耿。尽管与丰臣秀吉的关系是亲戚又是盟友,但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战国时代,关系随时会发生变化。
为了保护本多重次,最终家康向丰臣秀吉撒谎,声称本多重次已经病逝。实际上,他悄悄安排本多重次隐居于上总国古井户。虽然只给予他区区三千石的知行,但本多重次深知这是家主在保护自己,因此毫无怨言。这一系列的举动表现出家康在权谋之中的高明,他愿意得罪丰臣秀吉,也愿意为了保护忠心耿耿的臣子而撒谎。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家康在为织田信长不得罪而斩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的同时,却选择了宁愿得罪丰臣秀吉,也不杀害忠臣本多重次。这或许正是家康能够在乱世中崭露头角的一个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