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上,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应该距离战国时期很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而第一位皇帝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也就是说,刘邦只比嬴政小4岁。
刘邦出生那年,周朝末代皇帝季炎去世。他出生于战国时期。
刘邦的身世经历
大多数人只知道刘邦是凉亭出身,兼职当街头骗子。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并不比后来出身乞丐的朱重八强。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
刘邦属于第三代官吏。其祖父曾任凤仪县令,但在父亲这一代就衰落了。然而,瘦骆驼比马还大。如果说一个社会弃儿能够成为阁主,恐怕就是因为有先祖的帮助。最后一点政治资本。
刘邦的家乡丰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方。在他祖父担任丰邑县令的时候,这里还属于魏国,但是到了刘邦的时候,丰邑已经属于楚国了。战国时期大佬们玩的游戏中,百姓受苦最深,出生于基层文官家庭的刘邦也未能幸免。
我们有理由怀疑,刘邦家族的衰落与魏楚游戏有很大关系。毕竟刘先生担任过魏国的县令。
因此,刘邦虽然名义上是楚国人,但他对魏国却抱有好感。这也是战国四子他崇拜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原因之一。
刘邦与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王子分别是齐国孟尝君天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初恋”者)。 《芈月传》中的群众”)。 ”)。
孟尝君在刘邦出生之前就去世了,平原君于公元前251年去世。当时刘邦只有5岁,所以这两个人很难对刘邦产生太大的影响。
再说说信陵君和春申君。他们实际上在刘邦成年之前就死了。他们分别于公元前243年和公元前238年去世。
但当时还没有网络电视转播,所以成年后的刘邦并不知道信陵君去世了,他兴奋地想去大梁做客信陵君。
那人说,此时丰邑已经属于楚国,丰邑曾经是春申君黄歇的直属封地。刘邦既然想做太子的家臣,为什么却远走近近,有“投敌”之嫌呢?魏呢?
刚才我也说了,刘邦的祖先是魏国的一名基层文官。楚国占领之后,刘邦直接从一个小官变成了一个社交盲人。而且丰邑多年受魏国统治,风俗文化短时间内很难融入楚国。至少刘邦没有归属感。
每个年轻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而刘邦心中的英雄就是“祖国”最优秀的人:信陵君。
虽然刘邦在投靠信陵君时发现老人已经西行了,但这也不是没有收获。他与信陵君的前家臣外黄县令张耳结为好友,两人结为好友。根据张耳的说法,刘邦对信陵君的一切听得更加生动、准确,更加钦佩,这影响了他一生的行为。
信陵君
如果没有信陵君,秦国统一天下恐怕就轮不到嬴政了。
信陵君魏无忌可以说是战国四诸侯中的第一人。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两件事就是盗符救赵和联五国之兵伐秦军。
信陵君得知此事后,偷走了魏国的军符(期间有“鸡鸣狗盗”等典故),并谎传魏王的命令,要晋鄙派兵救援赵国。信陵君杀了他后,接管魏军,联合楚军救援赵国。
后来,刘邦能突然闯入韩信军营,抢走了虎符。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这种不合常规的行为是从信陵君那里学来的。
信陵君救了赵国后,知道盗取兵符是大罪,于是在赵国待了十年。然而,秦国再次出兵,屡次攻打魏国。魏王不顾前世恩怨,邀请他回魏拜将,抵御秦军。
魏无忌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击败了秦将孟骜,将秦军驱入函谷关,威名达到顶峰。
然而,繁荣必然导致叛乱。此后,秦国采取了反常的策略来离间魏王和信陵君。被剥夺了存在感的大威王开始疏远信陵君。至此,五国攻秦失败,信陵君也再无建树,不久郁闷而死。
刘邦虽然是春申君的封地臣民,但与信陵君相比,春申君黄歇还是稍逊一筹。他还曾参与解救邯郸之围,并率领楚军灭掉鲁国,但后来他将怀着自己儿子的女人献给了楚王,让儿子可以继承王位。最后,楚考烈王死后,在荆棘门被女子的弟弟李渊刺杀。
信陵君的性格深深打动和影响了刘邦,以至于他在成就了帝业之后,仍然崇拜信陵君,因为在他眼里,其他三个人只是一时的英雄,信陵君才是真正的英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