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月5日,北满东北民主联军在江南发动三次作战,进攻吉林、长春。
三次江南战役和四次护临江战役,主要是为了打破国民党军南攻北守的战略部署。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渡过松花江,与南满地区我军第3、第4纵队主力配合牵制国民党军。为取得战斗的战略胜利,三征江南和四保卫临江战役的胜利,也标志着我军在东北进入了由守转攻的阶段地区。
但不可避免的是,东北民主联军在战斗力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短板。这一缺点在德惠战役中被无限放大,造成我军在这场战斗中大量伤亡。
1947年2月21日,北满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第二次江南战役。第六纵队主力在团城子歼灭国民党军新三十师一个团。这次胜利后,第六纵队主力夜间北上。并配合杜尔师向德惠国民党军发起进攻。
守卫德惠的国民党军是新一军第五十师师长潘玉坤。值得一提的是,此人后来在孙立人调任后继任新一军军长。这也说明此人能力出众。
为了攻克德惠,除了集中了敌军四倍的兵力外,更重要的是还集中了大批重火力武器,包括配属到各个师的山炮和野炮。全军不下八十辆,其中还有三辆日军坦克。战斗开始前,各师都做了一些炮兵准备。 28日上午,第六纵队发起总攻。第17师以第50团为突击团,配属23门火炮、3辆坦克,发起猛烈进攻。
双方激战六昼夜。尽管六纵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然很难突破国民党的防守。更重要的是,孙立人率领的援军绕道从长春出发,距离德惠还有不到一天的时间。为了避免前后夹击,东北民主联军只能下令撤退。
德惠战役期间,东北民主联军三次征战江南,伤亡惨重。当然,也给全军深刻的教训。最重要的是,在步兵炮兵和步兵坦克的配合方面,东北民主联军和国民党军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间隙,特别是在攻击敌方机场的过程中,坦克居然卡在了战壕里;另外,在进攻行动中,火力分散在四个方向,没有选择集中火力;另一个关键点就是一开始的轻敌思路。战斗是朝着敌军防守最坚固的师方向进行的。战前侦察敌情的时间太少,低估了敌军的防御实力,造成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