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天青釉笔洗
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汝窑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直到鲁山段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激发了汝州制陶艺人们的聪慧技能,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使这一发现愈来愈成熟。
笔洗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传世品有:哥窑四方倭角小洗、哥窑葵口洗、哥窑月白牡丹花式小洗等。
各种笔洗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古用贝壳、玉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代还用铜制作的小盂作笔洗,历代多以玉、陶等制作,较为丰富多彩。型多为扁圆形、青花瓷为多,上饰各种花纺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 如仿官釉桃式洗,清雍正乾隆两朝仿宋代官釉器极为成功,釉质多样,莹润凝重厚。 如仿哥釉叶式洗,清乾隆,清代雍正、乾隆时,景德镇仿宋代汝、官、哥、定、钧等名窑作品非常成功。哥窑器中的朱色、粉青、灰青釉等,无不仿制。造型多为葵口碗、琮式瓶以及笔筒、笔洗、笔架等工具。
天青釉是由汉族人制造瓷器工艺中的绝世珍品,瓷器的釉色而命名,又叫雨过天青,是一种淡淡的类似于青色蓝色的高温兰色釉,中国的古书记载描写的青如天,明如镜,正是这种单色釉的特点形容。天时,地利:据说古时候烧制瓷器的手艺人也就是匠人都会选择在阴天雨天的时候烧制天青釉,因此每一次到下雨时间或梅雨季节,全部的大小窑口都会准备开始烧制瓷器,等到风雨过后天晴了,就可以开窑然后取出烧制好的瓷器,然后变成天青色这种美丽的汝窑的单色釉。但是也有人解释说这与空气啊窑类的湿度有关,当下了暴雨,或者太过潮湿,就会导致色彩不够透亮,如果雨小了,或者湿度不够,就会让瓷器的釉面变得黯淡无光。然而大自然的天气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古时候的手艺工人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烧制瓷器,静静等待着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烟雨,才能在开窑的的那一刻出现我们所谓的天青色。 天青釉之名出自五代后周柴世宗批语:“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艺术点评:
此藏品敞口,浅腹,为扁圆形,外底中心环以五支钉痕,做工精致,气泡排列整齐,开片自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在细微之处,尽显其浓郁的宫廷色彩。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以上全部内容为平台主观观点摘录或原创文化广告包装,不代表任何藏品实际价值与真伪鉴定,藏友自行看待与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