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成功从美国追索回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次返还仪式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彰显了中美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积极合作与成果。
经初步鉴定,这38件文物中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中国藏传佛教文物,包括佛塔、佛像、佛教饰物等,材质涵盖铜、泥、象牙、木等,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这一次的追索返还再次凸显了中国政府对于保护国宝的决心与努力。
中国文物长期以来因为战争抢劫、非法走私等多种原因而流失海外。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流失文物的追索与返还工作。据统计,仅近年来就有超过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得以成功追索归来。
在国际合作的框架下,中国政府与各国的文化机构和执法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了多起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工作。比如,2023年5月9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接收了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返还的两件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而在2023年8月24日,瑞士也向中国返还了5件文物艺术品,这些文物是由瑞士联邦文化总局文化遗产移交中心分别在4起刑事案件中查获并没收的。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政府在国内外的努力也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比如,2023年10月25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接收了澳方返还的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一件古生物化石。这些返还的文物不仅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中澳友好合作的见证。
这些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文化事业,更是一项涉及到国家尊严、文化自信的重大行动。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通过法律手段、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为流失文物的回归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而在这一系列追索返还工作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在国际合作中的主动作为。例如,中国政府在与英国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长达25年的努力,中国政府成功追索回了68件在英国流失的走私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传承,更承载着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
这一系列的成功案例,不仅为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树立了典范,也为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政府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各国共同努力,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将会回归祖国怀抱,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