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保守势力的代表,不思进取。司马光研究了一辈子历史,却懒得总结。历史上的一切改革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他却反对改革。司马光一出任宰相,就废除了王安石实行了十几年的变法,导致王安石在南京终日郁郁寡欢,最后郁郁而终。
王安石的变法应该是从古至今最有计划、最全面的变法。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如此优秀的改革方案为何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而最终失败呢?原因有很多。首先,变法损害了以太后、司马光等人为代表的大地主、大官僚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其次,改革过于超前,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有些措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看到成效。第三,王安石的变法太过激进,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四是用人不当。王安石人品优良,连政敌司马光都挑不出毛病。不过,他手下的人基本上都是恶棍。他们加入改革队伍没有纯粹的目的,而且都是不成功的。浑水摸鱼。
登州阿云案中,阿云的父亲刚刚去世,亲戚就把她嫁给了一位老人。阿云不肯,用刀刺伤了老人,逃跑后投降。王安石认为,法律严禁丧期间结婚,因此婚姻无效。阿云只是伤了人,投降了,所以处罚很轻。司马光的理由是,无论法律是什么,结婚程序完成后,就是合法的婚姻。阿云谋杀了她的丈夫。就算阿云投降投降,也必须被杀。为了正天下,二十多年后,司马光上台,杀了阿云。
司马光是历史上不求利益而将土地赠予他人的人中的佼佼者。司马光将河西走廊赐给西夏。河西走廊草原丰富,素有塞北、江南之称。战国时期,秦朝依靠河套地区的天然马场统一了中国。汉武帝以河西走廊为战略支点,打败了匈奴。占领河套可以切断吐蕃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联系。只有占领了这里,才能保证中原和江南的安宁。历史上,明朝也因为失去了这个地方而失去了对西藏和新疆的控制,导致领土大幅减少。
司马光在历史和文学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股知识和文学的光环,让不少人头晕目眩。他们不明白,他出于一己私利,顽固保守,拉帮结派,攻击新法,反对变法,扰乱朝政,使宋朝日益不稳定。毁灭的历史真相。宋代是儒家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好时代。修齐治平一直是儒门弟子的最高理想,而宋朝皇帝则提供了最好的舞台。王安石也是儒家的弟子。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他看到了弊端,进而提出了适当的富国强兵改革方案,招致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正统儒家的攻击。这就是北宋中期的党争。儒家治国确实使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繁荣昌盛,但在国防、外交和人民精神方面却存在问题。北方战火纷飞,但江南,人们依然隔江唱着《后花园花》。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北宋的灭亡根源在于“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王安石的变法虽然有些简单粗暴,但总体来说是优点多于缺点。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阻挠和破坏,不仅破坏了王安石的变法,而且使北宋失去了全部国力。以司马光为首的北宋历史学家对王安石唱衰。事实上,王安石的变法是非常好的。如果不是司马光唱反调,北宋也许会更强大,甚至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司马光最大的错误就是搞地方主义,导致朝廷根据地理选拔人才,而不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从而造成天下人民的疏远。于是,北方人不珍惜南方领土,南方人也不愿意保卫北方边境。北方人当政的北宋并没有全力镇压和收复越南。南宋的南方官民并不想收复中原。
上一篇:辛弃疾:纵情诗酒,心怀热血
下一篇:万历惰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