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是冷战时期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它具有很强的综合威力。为“十八兵器”之一,“四大名兵”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唐军阵型中,矛是主流。 《太白印经》记载:唐军12500名战斗人员,必须配备矛12500支、牛皮盾2500把、弩2500把、弓12500把、墨刀2500把、各类箭70万多支。一万把剑、七千五百个铠甲项圈。
宋代标准阵型约3200人(其中驮马200人)。其中,步兵主阵有装甲枪兵502人,神臂弩兵302人,弓箭手202人,左右两翼弩手281人,左右两翼骑兵261人。可见,在宋军编制中,矛也是最重要的武器配置。
不过,十八般武艺中,枪法是比较难学和掌握的。俗话说:“当年的棍子,月下的剑,久练枪”。既然不容易掌握,为何能成为最重要的装备呢?这是因为矛又长又锋利,使用灵活。矛尖可以刺、切、穿甲;长矛可以抓住长柄来格挡武器,也可以用来殴打或投掷敌人。它比棍棒等钝器更有力。尤其是在团战中,长矛更容易成型,密度更大,对于其他武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宋代军事将领姚忠曾试图用大刀代替矛,但结果却是悲惨的。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四月,金人入侵,袁州被围。乌林命姚忠率德顺部去救援。姚忠列阵时,“敢死的将士锁足,马背而行,持大刀拒之”。所谓阵法,就是宋代最常用的叠阵法。叠阵的标准人数之前已经介绍过。阵法一般是将马匹放在最外层,然后排列枪兵,再配合弓弩兵。枪兵除了保护弩手之外,还需要保护马匹。只不过这一次姚重将长枪换成了一把类似偃月剑的长柄剑。
姚重大概是想知道岳飞燕师父是如何与金兀术战斗,用大刀斩断马腿的。没想到,金兵也吸取了教训。他们先是下马步行作战,赶走了宋军的骑兵,随后金军用矛阵突破了宋军。拒马,再用强弓扩大胜势。在金军长枪强弓的攻击下,姚忠尽管依靠自己的亲兵拼命抵抗,还是惨败。更讽刺的是,宋军在战败后,最终还是依靠残存的矛兵和弩兵组成了传统的叠阵,勉强遏制住了金军的攻势,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此战宋军伤亡惨重,将帅7人,将领30人,队将73人阵亡。乌林本来想杀了姚忠,但因为跟随他三十多年,立下无数战功,最终只是剥夺了姚忠的兵权,将他送进了大牢。
一场用大刀代替长枪的实验匆匆结束,长枪在军阵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固。
那个率领三百骑兵横扫数万契丹大军的绝世将领,竟然被三个卒杀了。
唐玄宗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也为“肮脏的唐朝”做出了贡献
团长、政委因腐败倒戈,是高敬亭被错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司令员与政委不和,东野队长力挺韩先楚,为韩先楚赢得了“旋风司令员”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