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是饱受大家的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他坚持不懈,不畏失败的精神值得后人去学习。无论他之前经历过什么挫折,无论他之前经历过什么困难环境,但是他始终都在为匡扶汉室的目标努力并且为之付出实际行动。可是刘备当年有一个做法其实是需要值得仔细探讨的,那就是他称帝到底是对是错?在刘备称帝之前的十年,他的人生已经踏上了走向辉煌大门的道路。
卧龙凤雏
在文臣上,他不仅得到了卧龙诸葛亮,还得到了凤雏庞统,当时有一句儿歌盛行,那便是“卧龙凤雏,得一则可得天下”。然而事情正像这句儿歌一样的发展,刘备在有卧龙凤雏的辅佐后很快便得到了天下第一大州益州,而且是没有付出多大代价的情况下获取的。在武将上,蜀国五虎上将的威名名震天下,关羽张飞两人之勇皆可匹敌吕布,马超之勇更是吓得曹操割须弃袍,黄忠虽然年过六旬,但是百步穿杨的能力依然箭无虚发,赵云则一身是胆,不畏天下任何战将。
人生的最低谷
除了这些人,刘备当时还有魏延,刘封,孟达等,要论武将,刘备当年的军事集团可以说是不亚于曹魏和孙吴任何一方。然而在刘备称帝之后的两年内,他仿佛是跌到了人生的最低谷。当年的蜀国五虎上将只剩赵云一人,而且赵云也年过五十,没有年轻时的那般勇猛。庞统,法正等天下奇才的离世让诸葛亮一人孤掌难鸣。
夷陵之战大败
夷陵之战的大败让原本生机勃勃的蜀汉政权顷刻间走向即将崩塌的边缘,而刘备也因病重无法返回成都只能滞留白帝城。对比之下,便可以得知,由于权力欲望的吸引使得刘备的军事集团力量实力骤缩。在称帝之前的稳和成就他后来的实力,称帝之后的急躁使得他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最后
当年曹丕称帝是因为曹操打拼了几十年的曹魏政权早就稳定了下来,北方数州民心早就归曹不归汉,而刘备的蜀汉政权才建立没个两三年,人心不齐,连东吴实力都不如的蜀汉却急于求成,最终也让刘备吃到了该吃的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