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趁机派大军入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加兵力,蓄意挑起两国的战争。
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八月初,清政府迎战,不久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黄海大战中,中方主力尚存,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歼敌,日军趁机控制黄海制海权,随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了大连,还有旅顺等地区。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朝惨败。甲午中日战争当时的日本统治者伊藤博文,指名让李鸿章来谈判,于是清朝政府恢复了李鸿章的职位,李鸿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让中国减少一些赔款,最后定3亿两白银。
李鸿李鸿章回国途中,在日本遭受到了战争分子的枪杀,这个日本人认为日本应该继续攻占中国,而不应同意中国投降,子弹擦过李鸿章的脸颊,李鸿章顿时血流不止,借此机会,在床上装病,这件事闹到了国际上,纷纷指责日本,同情中国。
伊藤博文无奈将3亿两白银降到了2亿两白银。李鸿章还想将战争赔款降低,到了藤博文已经掌握了他与清政府的对话(知道当时清政府不敢攻打日本)。
总之清政府投降签订条约,李鸿章心有余力不足,身处乱世,无可奈何。当时清政府的腐败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但事情也是有两面性,日本在中国投资市场也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个人认为如果清政府没有投降,日本和清政府也会两败俱伤。但还是偏向中国赢!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