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的托孤重臣。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受命辅佐刘禅;曹丕、曹睿去世,司马懿先后辅佐曹睿、曹芳。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领袖人物、都是辅佐年幼的庸主。然而两人却做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诸葛亮成为一代贤相,儿孙血洒疆场;司马懿却控制幼主,儿子继之,孙子司马炎篡魏称帝。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司马懿“前忠后乱”,是极为可耻的行为。
司马懿潜伏在曹魏内部达40年之久,还熬死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等。在人才凋零的三国后期,上天为司马懿带走了所有强悍的对手。他发动政变血洗曹魏家族,可谓不忠;将7000名辽东战俘全部杀死,可谓不仁;原配张春华曾为丈夫的安全而杀人灭口,年老珠黄后被司马懿冷落,可谓不义——司马懿对别人说:“老东西真是恶心,只是担心苦了我的好儿子们,所以才留她(张春华)性命”《晋书·列传第一》
刘备临终前,把小本经营的一亩三分地输了不算,还扔给诸葛亮一个沉重的包袱—白帝城托孤。依照司马懿的人生哲学,诸葛亮应该摆脱明珠暗投的境遇,或是废禅自立。而实际上,诸葛亮却是只手补天,五出祁山,鞠躬尽瘁,最后“长星半夜落山坞”。
司马懿成为一代名将,完全是由他的对手诸葛亮一手成全的。否则,司马懿再有才也只能呆在主簿这个位置上。但是,面对高权重位,诸葛亮忠于权力,而司马懿贪于权力,这一忠一贪,便是忠臣和奸臣面对权力所做出的选择。虽说事非成败转头空,但青山依旧在,诸葛亮已成为人臣的典范,而司马氏父子在千百年后,依旧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