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更怕枪炮。”就算再厉害的猛将,在面对枪林弹雨时,也不过是个靶子而已。三国时期,关羽、徐晃、张辽等人都是勇猛无敌的战士,但他们在面对飞来的箭矢时,也不得不退出战场。张辽因箭伤复发,最终死去。到了晚清,太平天国的猛将们同样英勇,甚至不亚于三国的“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但最终还是因为过于勇猛,个个死于枪炮之下。甚至其中一位将领,被十几杆枪同时射中,英勇牺牲,实在令人惋惜。
冯云山——南王
对于熟悉太平天国史的朋友来说,冯云山不仅仅是太平天国的开创者之一,更是拜上帝教的实际创始人。如果没有他深入敌后的勇敢开创,金田起义也不可能爆发,晚清政局也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提到:“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清朝的副都统乌兰泰评价冯云山说:“凶悍诡诈,久历戎行中不独未见并所未闻也。” 这充分显示了冯云山非同一般的勇猛和智慧。1852年5月,太平军成功解围桂林后,朝东北方向进军,计划通过全州进入湖南。当时,守军注意到冯云山坐在一顶华丽的轿子里,便认为他是太平天国的大人物,于是开炮射击,冯云山因此受了重伤。6月,在经过蓑衣渡口时,冯云山再次被炮火击中,最终因伤重不治身亡。冯云山的死意味着太平天国失去了谋士,拜上帝教的转型计划也因此无法顺利推进,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萧朝贵——西王
1848年9月,萧朝贵模仿杨秀清,假装“天兄”下凡,称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并因此获得了天王的信任和权力。洪秀全对此默许,还与萧朝贵的妻子杨宣娇结为兄妹,以此拉拢他对抗杨秀清。然而,萧朝贵的勇猛不仅仅在于他的身份和权谋,更在于他出色的战斗力。李秀成曾评价他:“冲锋陷阵第一,勇不可挡。” 1852年8月,萧朝贵带领2000兵马袭击长沙,沿途清军闻风丧胆。当时,杨秀清拖延发兵,希望压制萧朝贵的锐气,甚至对洪秀全说:“西王勇猛,清妖奈之何。”由于援军迟迟未到,萧朝贵兵力不足,决定亲自督战。结果,由于他的黄色战袍和伞盖过于显眼,清军集中火力向他射击,最终萧朝贵被炮弹击中胸膛,英勇牺牲。萧朝贵死后,杨秀清再也没有制衡的力量,最终让他一家独大,最终加剧了“天京事变”,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吉文元——平胡侯
吉文元是太平天国的一员猛将,尽管他并不像冯云山和萧朝贵那样广为人知,但他同样英勇无比。吉文元是广西桂平人,早年加入拜上帝教,坚定的革命信念使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屡次担任先锋角色。金田起义后,吉文元升职迅速,先后担任侍卫、将军、指挥等职务。1853年5月,吉文元参与北伐,并充任前锋,帮助太平军取得了多个胜利。同年10月,吉文元抵达临洺关,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打得清军措手不及,震动了整个清朝。11月,北伐军直逼天津,清朝朝廷开始恐慌。遗憾的是,由于补给问题,北伐军被迫撤退,吉文元也未能继续推进。尽管如此,他依然屡次打胜仗,极大鼓舞了太平军的士气。不幸的是,吉文元每次都冲锋在前,最终在一次战斗中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
黄文金——堵王
1864年春,洪秀全病重,身体每况愈下,却坚决不服药,而是将希望寄托于所谓的天父、天兄。此时,洪秀全指派洪仁让幼主洪天贵福前往浙江湖州,寻找黄文金保护他,并准备将其带到陕西,继续抗清。黄文金是广西博白人,早年参与金田起义,后来成为拜上帝教的重要人物。虽然他忠心耿耿,勇猛善战,但始终未能得到洪秀全的重用。直到洪秀全临终前,才将此任务交给黄文金。黄文金带着幼天王逃往湖北途中,遭遇清军伏击。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黄文金不顾自己的身份,屡次亲自冲锋,最终在一次冒险中被击中致死。黄文金死后,太平军陷入混乱,幼天王最终被清军俘虏,太平天国的命运也就此定局。
汪海洋——康王
1853年2月,汪海洋率领数十万大军从武昌沿长江东下,加入太平军,并隶属翼王石达开麾下。汪海洋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屡立战功,成为太平军的中坚力量。1857年5月,汪海洋随石达开北上,在攻城略地过程中屡屡获胜。然而,随着石达开情绪低落,汪海洋决定离开石达开,返回太平天国,投靠李秀成。1864年7月,天京沦陷,汪海洋和李世贤拥有20万兵力,尚有实力,但他们并未选择救援天京,而是直接向江西进军,准备开辟新的根据地。后来,汪海洋在与左宗棠的激烈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仍未能避免悲剧的发生。1866年1月,在嘉应州战斗中,叛徒丁太阳引导清军发现了汪海洋的位置,经过猛烈的枪击,汪海洋不幸中弹,最终被击中头部致死。
冯云山、萧朝贵、吉文元、黄文金和汪海洋,这些太平天国的名将,无一不是英勇的战士。可惜他们太过冒险,有的因过于显眼的衣着遭到致命一击,有的则因不顾主帅身份冲锋陷阵,最终都死于枪炮之下,令人痛惜。尤其是黄文金,若不是过于冒险,幼天王很可能不会被俘,太平天国的未来也许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幼天王能顺利逃至陕西,清朝的统治肯定会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