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发表的文章《庐山会议,八大元帅表达了对彭德怀的看法,叶剑英还偷偷写了首诗》中提到,1959年7月31日和8月1日,毛主席在庐山的美庐召开了一个常委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他当面对彭德怀说:9个元帅、10个大将,你都搞不好。 老覃还指出,这次会议本应有10位元帅参加,但实际上只有8位元帅亲自上山。陈毅因要处理外交事务留在北京,而罗荣桓因病住院未能参会。到场的8位元帅中,老覃逐一记录了他们对彭德怀的看法。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开国将领对彭德怀的不同看法。在这次会议中,中共中央原本计划举行为期半个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但由于彭德怀提交了长达万言书的信,会议延长到了8月1日,接下来的8月2日至16日,又举行了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这次会议的参与者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地方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第一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负责人。十大开国大将中,黄克诚和罗瑞卿都参与了这次会议。
黄克诚回忆说,他和彭真在7月17日到达庐山,事实上他是作为谭震林的救兵上山的。他和彭德怀有着深厚的私人关系,刚上山,他就被彭德怀带到自己的住房,向他展示了那封万言书。黄克诚仔细阅读后表示:信中提到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但用写信这种方式来表达不太好,信中的某些表述过于激烈,应该更加注意分寸。 彭德怀激动地回应说:实际上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会上没人敢说重话,我只好用这种方式提出,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黄克诚有些不满地说道:你做事总是感情用事。你和主席共事多年,彼此应该非常了解,很多话可以直接当面说,为什么要写信呢? 可见,黄克诚虽然支持彭德怀的观点,但并不认同他通过写信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与黄克诚不同,罗瑞卿在8月3日的第五组讨论中明确表示,彭德怀的提法与党和国家的总路线不符。他还批评了黄克诚的立场。 在庐山会议上,其他一些开国大将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萧华在罗瑞卿发言时插话说,彭德怀敢于暴露别人,却从不暴露自己。而黄永胜在8月4日的第一组会上进行了长篇批评,指责彭德怀在军队中表现出军阀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当行为,甚至断言:从历史上看,我对他能够彻底改正错误没有信心。 杨勇在8月3日的第四组会上发言时说:我是在8月1日下午才上山的,对之前发生的事了解不多。我自小参加革命,进入红军后一直在彭德怀领导下工作,对他非常尊敬。他确实有‘军阀主义’,喜欢骂人,我对此有些不满。但他也常常鼓励我们骂他。去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我曾当面指名骂过他,他表示,杨勇提出的意见是出于善意。 李志民在8月7日的第四组会上发言时表示:我认识彭德怀已经30年,曾和他一起打了16年仗,学到了许多真本领。过去我一直认为他是个非常优秀的领导,但现在通过其他同志的揭发,我对他有了新的看法,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存在缺点,尤其是领导方式过于简单、生硬。 李志民还举了1930年过赣江的事例来说明彭德怀的决策风格。他说:当时三军团的军师级干部都不愿意过江,彭德怀没有做好充分思想工作就直接下命令让大家过江,这一决策虽然简化,但最终成功避免了红军的分裂,取得了胜利。 关于1930年三军团过赣江的事件,老覃在以往的文章中也有详细描述。那时,毛主席提出了诱敌深入的策略,而彭德怀凭借个人威望,在关键时刻决定带领部队过赣江,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保住了红军的生机。 在8月5日的第二组讨论中,张爱萍则表示:虽然我和彭德怀直接共事的时间不长,过去我一直很信任、钦佩他。尽管他那种骂人、训人的作风我并不喜欢,但我始终认为他为人坦率、正直,且艰苦朴素。黄克诚同志被他骂得最多,可以说,黄克诚和他关系最好,甚至可以说,黄克诚已被他‘驯服’了。 王震在同一组的发言中也说:我承认彭德怀是民族英雄,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如果要说他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他在自我要求上有所松懈,这也使得他未能始终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从8月3日到8月10日的讨论中,大家集中讨论彭德怀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围绕毛主席的指示,进行对彭德怀的一改二帮批评。尽管如此,众多开国将领在多年共同奋斗中,深受彭德怀的个人魅力、革命功勋和朴素生活作风的感染,批评大多集中在喜欢骂人和训人等琐碎小事上。如今回顾这些发言,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彭德怀那种果敢决绝、刚毅无畏的风采,他那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仿佛跃然纸上,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