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字少平,来自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他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著名官员,以强项令而闻名,因敢于不畏权贵、坚持正义而受到世人的敬佩。他的故事很多,且都充满传奇色彩。 u003cstrongu003e(一)敢作敢为的硬汉子u003c/strongu003e 刘秀是依靠地方的豪强势力建立东汉的,建立国家后,他为了感谢那些帮助他夺取天下的功臣,给予了丰厚的奖励。这些新获得权力的豪强们渐渐形成了另一股强大的力量。可是,部分豪强们行事霸道、为所欲为,给地方治安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此时,东汉的地方官府刚刚建立,责任尚不清晰,且人手不足,无法有效维持社会秩序,民众生活困苦。然而,在这些腐败的官员中,也有一些刚正不阿、敢于与豪强抗争的正直官员,董宣就是其中的代表。 候霸,字君房,是东汉光武帝朝的著名官员,先后担任过尚书令和大司徒,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并对东汉初期的地方政权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董宣正是在候霸的推荐下走上仕途,一直担任到了北海相和洛阳令。
董宣上任北海相后,选择了公孙丹作为自己的助手。公孙丹文采出众、口才了得,又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也是董宣为何选中他的原因。然而,公孙丹有个严重的缺点——迷信,且行为目无法纪。他刚建了一座新房子,就找人占卜,结果占卜者说房子里可能会死人。公孙丹深信不疑,竟然指使自己的儿子去杀害一个路人,并把尸体放在房子里。公孙丹认为,只要房子里有死人,这事就算成真了。 董宣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助手公然违法,于是下令将公孙丹父子抓捕,并将与此事有关的30多名家族成员一同捉拿。最终,董宣命令水丘岑将他们全部处死。 此事被揭发后,水丘岑被廷尉抓来审问,而董宣也被关进了监狱。当董宣即将面临处决时,汉光武帝派使者前来询问此事。董宣向使者如实交代了情况,并表示这是自己下令水丘岑执行的,他请求为水丘岑赦免,自己愿意接受处决。使者将董宣的话如实禀报给光武帝,光武帝对董宣的刚正不阿深感佩服,于是决定只将董宣贬为怀县县令,不再追究水丘岑的责任。此后,水丘岑最终官至司录校尉。 u003cstrongu003e(二)在法律面前一视同仁u003c/strongu003e 董宣因刚正不阿,多次被免职,但他从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后来,洛阳的治安问题日益严重,董宣被特别召回担任洛阳令。 在东汉时期,洛阳是都城,担任洛阳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位,涉及到治理整个城市的繁杂事务,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作。然而,洛阳的皇亲国戚多,如湖阳公主的仆人杀人后逃入公主府藏匿,官府却不敢前去抓捕,因为公主的身份过于尊贵。董宣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抓人,而是采取了隐蔽的方式。他派人暗中监视公主府,最终等到了时机。一天,当湖阳公主带着杀人仆人外出时,董宣在夏门亭设下埋伏,果断上前阻止她的车队,强行将那名仆人拖下车来,经过一番训斥后,将其处决。 湖阳公主非常愤怒,立刻到皇宫告状,光武帝得知后十分生气,决定要当众处决董宣。董宣被抓进宫中,他低头恭敬地说:请容我说一句话,再让我去死。光武帝问他有什么话要说,董宣答道:纵容仆人行凶,怎么能治理好天下?话音未落,董宣便头撞柱子以示决绝。光武帝本不打算杀董宣,而是让太监拉住他,要求董宣向湖阳公主道歉,给公主一些面子。可是董宣坚决不愿意低头,最终,光武帝决定将董宣流放出宫,并赏赐他30万钱。董宣将这笔钱全部分给了自己的下属。从此,董宣的执法风格更加刚硬,成为了众多违法豪强的噩梦,大家都称他为卧虎。 u003cstrongu003e(三)任劳任怨,病逝任上u003c/strongu003e董宣担任洛阳令期间,几乎夜夜未曾安眠,忙碌地处理政务,直到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他最终因病去世。光武帝派人前去慰问,发现董宣的遗体上只盖着一条布,家中除了几斛大麦和一辆破旧的车外,几乎没有任何财物,真是过得清贫简朴。光武帝对董宣的清廉和贡献表示敬意,下令按大夫之礼为他安葬,并赐予他银印和禄绶,同时提升了董宣的儿子为郎中。 补充说明:董宣是中国古代清官的代表之一,他的生平事迹成为了清正廉洁、不畏强权、严守法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