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山将军率部参与了兰州战役,在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发射了超过一万发炮弹,心中充满了悲切和激动。他深情地喊道:大仇已报!此时,许多往事再次浮现于他心头。
1949年8月20日,彭德怀发布了对兰州的总攻命令,要求部队在次日黎明时分发动全面进攻,彻底摧毁长期占据兰州的马家军。命令一出,郑维山将军的一位指战员久久不能平静,心潮澎湃,回忆起12年前与马家军之间那段血腥且痛苦的往事,以及西征中的深仇大恨。 这位指战员,就是郑维山将军本人。郑维山为何如此痛恨马家军?他的西征经历又为何如此惨烈? 郑维山将军出生在湖北麻城,1915年生,父亲郑国麒曾是当地苏维埃农民协会的主席。在父亲的影响下,郑维山从小就立下了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志向。12岁时,他加入了童子军,并迅速成为分队长,除了为地下党传递信件,还承担了站岗放哨、查路条、传递暗号等任务。多年的基层锤炼,让他在革命的洪流中变得更加坚定。 1930年1月,郑维山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70多名赤卫队员发起了起义,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成为徐向前总指挥的传令兵。年仅十几岁的他,已经开始参与许多重大战役,并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三年后,郑维山参与了反三路围攻战,凭借其勇猛与智慧,迅速获得了上级的关注,并被提拔为红9军某团政委,之后晋升为红9军27师政委,年仅18岁便成为了师级指挥员,被誉为少年猛将。 1934年6月,郑维山被调任红89师政委,率部迎接中央红军,护卫红军主力北上。他带领部队穿越了充满危险的草地,并在包座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时,郑维山的威名已经远扬四方,战绩显赫。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维山的部队不断打击川蜀地区的敌人,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到了1936年,他又参与了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的会师任务,历经三次穿越雪山和草地的艰难,仍然顽强不屈。这段传奇经历至今仍为许多红军战士传颂。 1936年下半年,红军决定西渡黄河,开辟西北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郑维山所在的红30军与西路军共同进军西北,与马家军展开了生死对决。马家军由马步青和马步芳兄弟领导,掌控着西北地区,军力强大,装备精良,并长期得到外部援助。而当时的红军装备简陋,兵员不足,尤其是在枪支和弹药方面的严重短缺,使得这场战斗充满了巨大的挑战。 西路军的装备极为简陋,红军的五支军队几乎没有足够的武器和弹药,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郑维山所在的红30军仅有三千多支枪支,且子弹极为有限,而马家军却拥有大量德式、美式武器,士兵们如同一台冷血的杀戮机器,对待战俘更是极为残忍。 尽管条件异常艰苦,郑维山和红军战士们依然毫不畏惧,怀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勇敢向前。西征的战斗异常惨烈,郑维山所在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郑维山带伤突围,经过艰难跋涉,最终回到了延安,但西征的经历深深刻在他心中,成为他永生难忘的血海仇恨。 经过12年的沉淀,郑维山已经是63军的军长,并在解放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指挥经验。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华北解放,西北的马家军逐渐陷入困境,灭亡指日可待。 1949年8月20日,解放军总司令彭德怀发布了总攻兰州的命令,要求部队在21日黎明时分,突破马家军最后的防线——窦家山。此时,郑维山带领63军,在曾经充满仇恨的地方,迎来了复仇的机会。 在轰鸣的炮火声中,郑维山指挥部队成功占领了窦家山的关键阵地,摧毁了马家军的防线。战斗异常激烈,敌人顽强反扑,但最终被我军成功击退。经过数小时的激战,郑维山的部队彻底占领了窦家山,为进攻兰州打开了通道。 当部队进入兰州时,郑维山站在壮丽的河西走廊前,眼中满是泪水。他紧握拳头,激动地喊道:战友们,大仇已报,你们可以安息了!这一刻,所有的仇恨与痛苦,终于得到了彻底的释放。这场长达12年的复仇之战,不仅是郑维山的个人复仇,更是无数革命英烈的血泪与牺牲,凝聚成的胜利与尊严。如同郑维山所说:大仇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