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在的家族可谓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诸葛亮在蜀汉时期官至丞相,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在东吴,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被孙权任命为大将军,是吴国的重要人物。然而,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是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他曾在魏国担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还与司马懿家族结了亲,虽然他与司马懿的关系复杂,但最终依旧未能逃脱被司马昭诛灭三族的悲惨结局。 诸葛诞的历史登场要比诸葛亮和诸葛瑾晚一些。在他为魏国效力的过程中,诸葛诞与司马懿结为亲家。诸葛诞有两个女儿,虽然她们的名字已无记载,但其中长女大诸葛氏嫁给了司马懿的第五子,琅琊王司马伷。而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则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尽管与司马懿家族有这样的亲戚关系,诸葛诞在三国历史中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诸葛诞起初以尚书郎的身份被任命为荥阳令。后来他进入了魏国的都城洛阳,并被任命为吏部郎。在这个职位上,诸葛诞有一次接待了前来求助的官员,他先将对方的话传递出来,再作处理,大家都认为如果说话不慎,可能会被贬职。这一举动让百官对诸葛诞提名的人非常谨慎,形成了对他有些敬畏的局面。 后来,诸葛诞被提升为御史中丞和尚书,并且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成为朋友。然而,魏明帝曹叡在位时,因为对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追求浮华、沽名钓誉的行为感到不满,于是将他们免职。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曹芳继位。当时,大将军曹爽掌握了实权,恢复了诸葛诞的职位,还将他升任为扬州刺史。 在曹爽掌权的期间,司马懿被架空,成为了名义上的太傅。曹爽横行霸道,还将郭太后软禁,引起了许多魏国大臣的不满。公元249年,司马懿借机起兵控制了洛阳,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不仅诛杀了曹爽,还处理了曹爽的党羽,但他并未对诸葛诞下手。而诸葛诞则没有反抗,似乎与司马懿形成了一种默契的联盟。 到了公元251年,太尉王凌策划起兵反对司马懿,诸葛诞被任命为镇东将军,并被赐封为山阳亭侯。在司马懿去世后,诸葛诞继续得到司马师和司马昭的任用。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文钦在寿春发动叛乱,诸葛诞虽然没有支持叛乱,反而帮助司马师平定了这场叛乱。 司马师平定叛乱后,诸葛诞因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征东大将军,掌握了大量兵权。然而,随着自己的朋友邓飏、夏侯玄等人接连被司马师和司马昭诛杀,加上兄弟二人的权力愈发膨胀,诸葛诞逐渐感到了不安,甚至开始产生了反叛的念头。 公元257年,曹魏朝廷下诏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并召他入朝。在接到这一命令后,诸葛诞感到十分恐惧,因为他认为这是司马昭在通过表面上的升职,实际上是在剥夺他的兵权。于是,诸葛诞决定反叛,他召集淮南的将士,并筹集了一年的粮食,在寿春坚守。他还杀死了扬州刺史乐綝,并派遣吴纲的儿子诸葛靓和一些亲信前往东吴请求援兵。当曹魏得知诸葛诞在寿春起兵的消息后,曹髦亲自率兵前往项县,司马昭则带兵进攻诸葛诞,派遣王基和安东将军陈骞围攻寿春。同时,东吴也派出了文钦、全怿等人前来援助,趁王基围城未完成之际进入了寿春。 到了公元258年正月,寿春城中的粮食快要耗尽,诸葛诞决定和文钦、唐咨一同突围,但突围的过程中伤亡惨重,不得不返回城内。而由于之前与文钦的矛盾,诸葛诞在突围时甚至亲自杀死了文钦。文钦的死引发了他的儿子文鸯和文虎的投降,司马昭接纳了两人并封为关内侯,借此进一步瓦解了寿春军民的反抗意志。 最终,司马昭在258年二月攻破了寿春,诸葛诞带着少数骑兵逃出了寿春,但最终被司马昭的大将军司马胡奋的部队追上并杀害。诸葛诞也因此被诛灭三族。与此同时,诸葛诞手下数百名坚决不降的士兵,在行刑时仍表示:为诸葛公死,不恨。他们排成一列,执行斩首时每杀一个人,便有一个人投降,但始终没有人愿意放弃对诸葛诞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