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四起。在这样的乱世中,各种思想的碰撞激烈展开,百家争鸣的局面也随之出现。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应运而生,而战争的不断爆发也造就了不少著名的军事家。提到军事谋略,最先想到的便是《孙子兵法》,而作为孙子的后人,孙膑在军事领域的造诣也毫不逊色。
根据《史记》的记载,孙膑和庞涓曾经一起学习兵法,而一些野史则透露,他们的老师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兵法大师鬼谷子。鬼谷子教导的兵法深奥,影响深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孙膑和庞涓的命运开始交织。 庞涓相比孙膑来说更为幸运,他在魏国获得了将军的职位,而孙膑则依旧没有稳定的立足之地。庞涓深知孙膑才华出众,害怕有朝一日孙膑会超过自己,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于是他假意邀请孙膑加入自己的阵营。孙膑受邀来到魏国后,庞涓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设下陷阱,捏造罪名,给孙膑施以残酷的刑罚。 关于孙膑遭遇的刑罚,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大多数人认为,孙膑的膝盖骨被人挖去,使得他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但也有人认为,孙膑遭受的刑罚是双脚被砍断,因为当时的刑法规定是以法刑断其两足。不管是哪种说法,最终的结果都是孙膑无法再行走。 然而,这样残酷的惩罚并没有摧毁孙膑的才华。相反,他依旧保持着对军事学问的深厚造诣。在一次齐国派遣使者前往魏国的活动中,孙膑得到了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最终被带到齐国。在这里,孙膑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智,尤其是在后来的田忌赛马事件中,凭借巧妙的谋略大获成功,迅速声名鹊起,成为齐国的重要军事顾问。与此同时,孙膑心中的复仇之火也被点燃了。 有名的围魏救赵战役便是出自孙膑之手。当时,魏国的后方空虚,孙膑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让魏国不得不从赵国撤兵,以防自家的国土被侵犯。庞涓在这个过程中也身处其中,魏国的损失可想而知。而这场战争,不仅解救了赵国,还给了魏国一个沉重的打击。 时隔13年,孙膑再次迎来了复仇的机会。这次,他的对手依旧是庞涓,而这一次的战场则是韩国。韩国陷入困境,向齐国请求援助,而齐国也派遣了孙膑前去协助。此时的局面,似乎变成了庞涓和孙膑之间的较量。孙膑没有改变自己的策略,反而进行了更加巧妙的改进。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的饮食常常是在地面上挖坑解决。孙膑来到魏国后,第一天就让士兵们挖出了10万人用餐的坑,第二天则缩减为5万人,第三天又减少到3万人。这样一来,魏国军队就误以为齐国的兵力在逐渐消耗,士气开始动摇。庞涓见状,认为齐军在退却,于是带领精锐部队开始追击。然而,孙膑早已预料到这一点,巧妙地布下埋伏,最终将庞涓的部队团灭。 这场战争,正是两位军事家的较量,也是两个男人之间的较量。庞涓最终因为失败而自刎,而孙膑则以最为体面的方式为自己复仇,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