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的台湾,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全岛。叛徒蔡孝乾的变节,像一把尖刀刺破了地下党的防线,1800 余名革命者相继落入保密局特务手中。在这场惨烈的浩劫里,时任台湾电力公司总经理的刘晋钰,这个本可在法国安享富足生活的电力专家,以一门五烈的悲壮,在马场町刑场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
刘晋钰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刻着 “家国” 二字。上世纪初,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电气系,后远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拿下电力工程硕士学位。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拥有留法硕士文凭的他,若留在欧洲,等待他的是优渥的生活与光明的前途。但 1923 年,当他踏上回国的轮船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用学识为苦难的祖国点亮希望。
回国后,刘晋钰成了复旦大学的教授,三尺讲台间,他将电力知识倾囊相授,也悄悄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1932 年 “一二八事变” 爆发,日军突袭上海闸北,首要目标便是摧毁当地水电设施,切断军民生命线。时任闸北水电公司总工程师的刘晋钰,没有选择躲进防空洞。他带着工人冲向一线,在日军炮火的轰鸣声中抢修设备 —— 刚接好的线路被炸弹炸断,他就顶着敌机盘旋,爬上高耸的电杆重新接线;水厂的水泵被炸毁,他就带领团队连夜改装临时设备。硝烟弥漫中,他的身影成了闸北军民心中最可靠的 “光明守护者”,硬是在日军的疯狂轰炸下,保住了水电供应。
抗战全面爆发后,刘晋钰又主动请缨前往云南。当时云南作为大后方,电力需求激增,而日军的轰炸机频繁掠过天空。在物资匮乏、技术条件极端艰苦的边陲地带,刘晋钰不仅主持修建了昆湖电厂,更在 1940 年开创性地在宜良与嵩明的山洞里,建成了我国首座 2000 千瓦地下火电厂。这座藏在山洞里的电厂,不仅躲过了日军的轰炸,更成了大后方的 “电力心脏”,为抗战物资生产提供了稳定能源。那时的他,虽未扛枪上战场,却用技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 “光明防线”。
抗战胜利后,刘晋钰被任命为台湾电力公司总经理,手握全台电力命脉。没人知道,这个看似温和的技术官员,早已在儿子的影响下,成了地下党的重要力量。
改变刘晋钰的,是他的长子刘登峰。1924 年出生的刘登峰,少年时随父在云南长大,抗战期间考入云南大学,受进步思想熏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 年,他化名 “王健” 赴台,负责接收延安新华社广播并传递给蔡孝乾领导的地下工委。在与父亲相处的日子里,刘登峰看出了父亲朴素的爱国情怀 —— 刘晋钰始终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不满,更牵挂着两岸统一的未来。于是,他循序渐进地向父亲传递革命思想,当提及 “保护台湾电力资产,为解放后的人民所用” 时,刘晋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要能为台湾解放出力,我这条命不算什么。”
从此,刘家成了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父子俩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刘晋钰利用职务之便,悄悄收集台湾电力设施分布图、日军遗留的能源资料,通过儿子传递给组织;他还暗中保护电厂里的进步员工,为地下党活动提供掩护。更令人动容的是,刘晋钰的另外三个儿子,也相继加入了革命队伍:次子刘登元在武汉华中大学入党后,与恋人匡敏赴台,以台大学生身份开展工作;三子刘登明赴台后化名 “黄若海” 从事地下工作,接头时才发现对接人竟是亲大哥刘登峰;最小的儿子刘登胜,14 岁随母赴台后,在学校秘密入党,虽只是中学生,却以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传递情报的任务。
一家五口,父子皆是党员,饭桌上的家常话里藏着情报密码,出门时的眼神交流里带着革命默契。他们既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更是为了同一信仰奋斗的战友,将 “爱国” 二字刻进了家族的基因里。
1950 年 1 月,蔡孝乾的叛变打破了刘家的平静。这个贪生怕死的叛徒,不仅供出了吴石、朱枫等核心成员,还将刘晋钰 “一家五口皆为地下党” 的秘密全盘托出。保密局特务迅速包围了台湾电力公司,刘晋钰平静地放下手中的图纸,没有反抗 —— 他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被捕后的刘晋钰,面对特务的严刑拷打,始终坚守信仰。特务们想从他口中套出台湾电力设施的破坏方案,想知道更多地下党名单,却只得到他坚定的回答:“我是中国人,为祖国统一做事,何错之有?”1950 年 7 月 17 日,在吴石将军牺牲一个月后,刘晋钰被押往马场町刑场。临刑前,他整理了一下衣襟,望向大陆的方向,没有丝毫畏惧。枪声响起,这位 54 岁的电力专家,用生命践行了对信仰的承诺。
刘晋钰牺牲后,白色恐怖正盛,没人敢为他收尸。他的堂弟刘晋柯冒着杀头的风险,深夜潜入刑场,将他的遗体背回家中,悄悄安葬在一处山坡上。而他的四个儿子,在组织的掩护下幸运脱险:刘登峰提前察觉暴露,奉命撤离;刘登元、刘登明在 “四六事件” 后随骨干转移;18 岁的刘登胜因未被分配具体任务,躲过特务追查。后来,刘登胜赴美深造,成了马萨诸塞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直到 1974 年回国讲学,四兄弟团聚时,他才道出自己当年的党员身份,一家人在回忆父亲时,满是崇敬 ——“父亲本有机会走,但他说‘电力设施不能没人守’,硬是留了下来。”
2011 年,国家民政部正式追认刘晋钰为革命烈士。当烈士证书送到刘家后人手中时,距离刘晋钰牺牲已过去 61 年。从上海闸北的炮火到云南山洞的电厂,从台湾的地下斗争到马场町的刑场,刘晋钰用一生诠释了 “爱国” 与 “信仰” 的重量。他或许不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军,却用技术为革命铺路;他或许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豪言,却以一门五烈的忠勇,在历史的长河里,点亮了永不熄灭的 “光明”。
如今,每当台湾电力公司的电流点亮万家灯火时,人们或许不会想起这位牺牲的总经理,但刘晋钰和他的家人用生命守护的信仰,早已化作两岸统一的力量,在岁月中静静流淌,激励着后人不忘来路,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