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得知大哥刘备的下落后,毅然决定放弃荣华富贵,挂印封金,带着两个嫂嫂前往寻找刘备。关羽从曹操的老巢许昌出发,前往河北的途中必须通过五关。尽管路途艰险,关羽历经重重困难,斩杀了六名曹操的将领,最终顺利通过五关,并与张飞在古城相会,暂时脱离了曹操的控制。
然而,关羽能够顺利通过五关,实则充满了侥幸。如果五关的守将选择让箭雨齐发,关羽一行人可能就无一幸免。那么,为什么五关的守将没有直接下令放箭,反而只是放了一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关羽仍是“大汉汉寿亭侯”
关羽曾在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中,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斩杀了颜良和文丑两大名将,因此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虽然关羽选择离开曹操,挂印封金,不辞而别,但曹操并没有罢免他的职务。所以,关羽依然是大汉的“汉寿亭侯”。如果五关的守将见到关羽,按照礼节应该下马行礼,并称其为“侯爷”。如果他们不顾这一身份,贸然下令放箭,射杀关羽,必然会引起曹操的愤怒,守将可能会因此丢掉官职,甚至丧命。
2. 曹操未曾明确命令杀关羽
关羽在被曹操围困时,通过张辽的斡旋与曹操达成协议,约定将来得知刘备下落时,可以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如今,关羽终于得知刘备的下落,便决定离开许都,踏上寻找刘备的征途。曹操追赶上关羽时,曾试图劝他留下,但关羽已决心离去,曹操最终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曹操并未明确指示各路守将拦住关羽,也没有传达指令让他们放行。因此,五关的守将在面对关羽时,既不知道曹操的真实意图,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如果他们贸然下令放箭,曹操追究下来,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承担后果。
3. 守将的谨慎态度
在关羽经过东岭关时,守将孔秀问他是否持有曹操的过关文凭。关羽回答没有,孔秀便决定派人向许昌请示。关羽见状十分生气,认为这一做法耽误了他的行程,并要求立即通过。孔秀最终退让,提出可以让关羽过关,但要求留下两位嫂嫂作为人质。关羽不愿意,于是斩杀了孔秀,成功通过了第一关。
之后,其他四关的守将面临相似的情况,关羽没有过关文凭,而守将们也不敢直接放行,因为他们深知如果曹操追究,他们将受到严厉处罚。因此,守将们的做法是拖延时间,派人向曹操请示,这样可以避免直接违抗命令,做出冒险的决定。
如果五关的守将选择直接下令放箭,射杀关羽和他的两个嫂嫂,他们很可能会因曹操的追责而丧命。因此,他们选择了谨慎而克制的方式,而不是贸然下死手。
4. 韩福的暗箭
在关羽经过洛阳时,太守韩福和牙将孟坦知道自己难以对抗关羽,于是策划了一个计划。孟坦与关羽交战,而韩福则躲在后面放暗箭。尽管韩福射中了关羽的左臂,但关羽强忍痛楚,依然骑马追上孟坦,并将其斩杀。韩福射出的箭并没有命中关羽的要害,而是故意射向他的手臂,显然是想通过伤害关羽来制服他,而非取其性命。韩福的这一举动显示出他并未打算直接杀死关羽,只是希望通过伤害来限制关羽的行动。最终,尽管关羽受伤,依然顺利将韩福斩杀。
结语
综上所述,五关守将之所以没有下令射杀关羽,主要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关羽时,既要考虑曹操的命令,又要谨慎行事,避免因此丧命。关羽在历经重重挑战后,终于摆脱了曹操的控制,继续踏上寻找刘备的征途。这个过程中,守将们的谨慎与克制,保证了关羽能够安全通过五关,进一步展现了《三国演义》中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