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刚刚去世后,诸葛亮立刻强烈建议刘备斩杀刘封。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究竟在害怕什么呢?
刘封虽然是刘备的养子,但刘备一直非常宠爱他。即使有了亲生儿子刘禅,刘备也从未减少对刘封的关爱,刘封也一直忠心耿耿,甚至在关羽死后,孟达建议他投降时,刘封还是选择回到刘备身边,因为他相信刘备不会伤害他。而事实上,当刘封回到刘备身边时,刘备虽然责备他未能救关羽、对孟达的行为不当、丢失了城池,但并没有考虑过要杀他。
然而,正当刘备准备宽恕刘封时,诸葛亮却站了出来。通过刘备与诸葛亮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坚持要除掉刘封,主要是担心刘封性格刚烈,未来可能会威胁到刘禅的地位。很多人认同这是诸葛亮的主要考虑。但是,结合当时发生的情形,问题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
刘备最终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派人处决了刘封。随后,刘备召集了刘封的部下询问真相,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他意识到自己冤枉了刘封。刘封原来一直忠诚于刘备,从未有过背叛的心思,更没有想过要与刘禅争夺皇位。刘备感到十分后悔,心想自己居然亲手杀了一个如此忠诚的臣子。如果刘封活着,对刘禅的统治一定是巨大的助力。
总的来说,刘封虽然性格有些问题,但他对刘备的忠心是不容怀疑的。他根本没有实力去威胁刘禅,也不可能谋取皇位。作为蜀汉最出色的谋士,诸葛亮理应知道这一点。那么,为什么他还要坚持让刘备斩杀刘封呢?
其实,诸葛亮的真正动机并不单纯。诸葛亮强烈建议斩杀刘封,其实是一种自保的手段。因为刘封如果不死,诸葛亮的性命将不保。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会这样做呢?
回顾关羽之死,很多人认为是曹操和孙权联合夹击,最终导致关羽的失败。然而,细心推敲原文,实际情况似乎与此不同。关羽的死,似乎和诸葛亮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初,曹操和孙权联合进攻荆州,刘备曾向诸葛亮请教如何应对。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并不是增援荆州,也不是派使者与东吴谈判,而是让关羽出兵攻打樊城,暴露刘备的大后方。这一策略无疑让荆州陷入困境,也最终导致了关羽的战死。这种明显不合常理的建议,难道会是诸葛亮的失误吗?实际上,这很可能是他故意为之。刘备过于信任诸葛亮,导致没有察觉其中的陷阱,从而导致了关羽的悲剧。
即便在关羽败退之后,刘封手下的上庸蜀军仍有机会前来救援。然而,刘封和关羽之间的矛盾也被诸葛亮激化了。刘封曾与孟达讨论是否救援关羽,最终认为关羽对他不仁,因此决定不出兵。而这段对话中的关键部分,正是孟达提到“此天下皆知,公何隐耶”,意思是关羽和刘备的私人对话已经为大家所知。事实上,除了诸葛亮,没人会知道这番话。显然,诸葛亮有意将这些私密对话泄露出去,从而激化了刘封与关羽之间的矛盾,最终促使刘封放弃了救援关羽的机会。
诸葛亮如此巧妙地操控局势,其实并不难理解。只要刘备冷静分析,找到刘封不救关羽的真正原因,就能看出事情的真相。到那时,刘备会发现,关羽之死的背后,其实是诸葛亮的精心谋划。如果刘备理清这一切,他很可能会做出恢复关羽名誉的决定,而诸葛亮的阴谋也将曝光,那时诸葛亮必然难逃一死。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要设计关羽之死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关羽在蜀汉拥有极高的地位,而诸葛亮虽然有智慧,却始终是刘备手下的谋士。如果关羽、张飞等人依旧活跃,诸葛亮将难以掌握绝对的权力。因此,关羽必须死,刘封也不能留下。
总之,关羽刚刚死,诸葛亮就建议杀掉刘封,这一行为背后的动机不容忽视。诸葛亮的真正目的,或许不仅仅是担心刘封的威胁,而是他为了自己的权力,做出了一个险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