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多数儿童AI编程课就是‘智商税’,对孩子毫无用处!”
近日,围棋世界冠军柯洁在直播中的直言不讳引发热议。作为曾与人工智能AlphaGo正面交锋的顶尖棋手,柯洁对AI和编程的理解远超常人,他的观点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柯洁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他在直播中明确提出三点核心观点:
语文等基础学科才是逻辑与理解能力的根基,没有这份底子,编程学习就是空中楼阁;低龄儿童过早接触AI编程课程不仅没实际价值,反而可能适得其反;直接指责市场乱象,称很多儿童编程课程就是骗钱的,迎合的是家长的焦虑,而非真正对孩子发展有益。
这番言论很快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网友表示完全认同:“上这种课程不如上阅读班,把表达逻辑清楚了,比这些儿童编程更有用”;也有网友认为,部分家长选择这类课程,只是想让孩子有处可去,避免沉迷游戏,“时兴”的编程课恰好满足了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儿童编程市场的营销话术早就充满了“套路”。
不少机构把儿童编程吹得天花乱坠,塑造成“人生的基石”,宣称学编程不仅能锻炼数学能力,还能提升英语、语文水平,甚至能培养艺术创造力。
要说最让家长心动的莫过于把编程和升学优势捆绑。
他们常常宣传编程学习有助于通过“白名单赛事”,从而获得升学加分优势。所谓“白名单赛事”指的是教育部每年公布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成绩曾被许多家长视为升学捷径。
然而,今年10月,备受青睐的“蓝桥杯”被移出了教育部竞赛白名单,这一变动让很多家长陷入恐慌,也恰恰说明了这个行业的风向并不稳定。
要知道,“蓝桥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不小,多年来一直入选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项目。
从2016年开始,“蓝桥杯”除了面向大学生,还专门设立了青少组,针对7-18岁的中小学生开设了Scratch、Python、C++、Arduino等8个赛项,吸引了大量家长报名。
如今它被移出白名单,那些为了“升学加分”而报课的家长,无疑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除了绑定升学,儿童编程机构还擅长画“职业大饼”,强调早期编程教育对孩子未来职业发展的帮助,暗示“现在学编程,以后进大厂拿高薪”。
可现实是,编程行业的竞争早已加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随着组件封装和自动编程技术的发展,基础编码岗位的需求还在不断压缩。
也就是说,现在花大价钱学的编程技能,等孩子长大就业时,很可能早就过时了。
更不用说,儿童编程课的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据了解,某少儿编程机构的Python、C++等代码编程课程,一年费用大约在8000-1.2万元;专门的竞赛辅导课程,一年费用约1-1.5万元;一对一个性辅导课更是昂贵,每小时要200-500元。
此外,《2024少儿编程行业洞察分析报告》的数据也显示,一年里,超过6成家长在少儿编程教育上投入1000-7000元,其中近半数家长的投入在1000-5000元。
除此之外,儿童编程市场的乱象也层出不穷。
此前有媒体报道,不少培训项目频频“爆雷”:有的机构是“三无”状态,没有办学许可证、没有营业执照,连教师资格都无法核验;有的机构搞虚假宣传、夸大效果,声称编程培训的成绩和证书能在幼升小、小升初中派上用场,可课程质量却差强人意;还有的机构盲目扩张,加上经营不善,最终资金链断裂,家长想要退费却难如登天。
说到底,育儿最忌讳的就是“跟风焦虑”。现在很多家长陷入“越早越好”“越多越好”的误区,以为报满培训班就是对孩子负责,却忽略了过度培训只会压垮孩子,影响他们的个性、兴趣和素养发展。
面对五花八门的营销话术,家长更需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焦虑:先看孩子是否真的感兴趣,再辨课程是培养思维还是堆砌技能,别被“升学”“高薪”的噱头迷惑。
毕竟,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