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文盲皇帝”,他治下的明朝,朝政混乱,大臣们纷纷反对皇帝的决策,整个朝廷仿佛已经病入膏肓,难以复苏。更为荒唐的是,朱由校没有留下继承人,他最终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与哥哥的昏庸不同,他一直渴望能恢复大明的辉煌。登基后,崇祯的首要任务就是清除权倾一时的太监魏忠贤,这一举动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大家纷纷认为大清的崛起指日可待。崇祯虽然有着坚定的理想,但可惜的是,他的能力未能跟上。
崇祯一直期望大臣们能忠诚于自己,可他内心充满了疑虑,总担心别人背叛他。尽管他拼命忙于处理政务,从不宠幸后宫,但大明依然一日不如一日。随着内外交困,终于迎来了大明的灭亡。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迅速逼近,最终攻入了北京城。
在最后的绝望时刻,崇祯不知该如何反抗,他几乎用尽了所有办法。为了保存希望,他安排皇子逃离,而自己则走进后宫,让所有的皇后、嫔妃自尽。更为痛苦的是,他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女儿。之后,崇祯心情沉重地来到煤山——这是他常常来的地方,准备做最后的告别。
当李自成的军队冲入皇宫时,崇祯已经不见踪影,大家都猜测他可能逃往了南方。李自成于是下令搜捕,但没想到,崇祯的尸体最终在眉山被发现,死于自缢。
在此时,李定国虽已逃至外围,但由于部队爆发疫病,实力大减。更糟糕的是,南方的大臣们在缅甸全部遭到杀害,彻底失去了最核心的力量,士气和信心大受打击。李定国在临终时,深知形势已无法挽回,告诫自己的儿子,即便死于荒野,也要坚守骨气,不可投降。
此外,他的部下几千人中,很多人在忠诚的指导下始终未能回到故里,只能在海外漂泊,结束了他们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