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李卫当官》中,我们看到李卫从一个出身卑微的小人物,依靠机智和勇气,最终成为两江总督的传奇故事。那么,历史中的李卫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历史名臣的真实经历。
李卫,字又玠,出生于江南铜山(今江苏丰县)。与剧中描绘的“卑微出身”不同,李卫其实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家有万顷良田。他并非剧中所说的贫苦公子,而是衣食无忧的世家子弟。虽然家境殷实,但李卫小时候并不求学,常常沉迷于玩乐,父亲因此对他不求上进感到非常担忧。
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李卫终于步入了仕途,捐了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职位,正式进入官场。李卫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几乎不识字,但他凭借聪明才智和勇气,逐步在政界崭露头角。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升迁并不是依靠科举,而是通过捐款获得的官职——兵部员外郎。这在清朝时期较为常见,特别是在政府财政困难时,捐款者往往能够获得官职,李卫便是其中之一。
李卫的仕途之路充满了机遇。康熙年间,国库空虚,朝廷通过卖官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而李卫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他通过捐赠30万两白银,获得了从五品官职。在李卫担任布政使后,正值雍正帝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时,李卫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执行力。雍正帝非常赏识他,李卫被任命为浙江巡抚,并在几年后成为浙江总督,这使他成为清朝时期的重要大臣。
在清朝,科举制度一直是官员晋升的主要途径,而“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限制了许多有能力的官员。然而,李卫凭借勇气和智慧,突破了这一制度限制,逐渐成为清朝政府的高层人物。雍正十年,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担负起重大政治和军事责任,成为清朝的一位重臣。
李卫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智慧和勇气的体现,也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机遇息息相关。然而,李卫的家族并非全都能保持清廉和荣耀。他的长子李星垣虽然在武举中表现出色,并最终升任两广总督,但因涉及贪腐案件而被判斩监侯,这给家族带来了沉痛的打击。
李卫的其他儿子也在官场上各有表现。次子李星聚被任命为知府,但未有大的成就;三子李星灿仅担任过小州判职;四子李星宿则历任知府、督粮道等职。而五子李星福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载。
总体来看,李卫及其家族的成功,是个人才智与时局机遇结合的结果。李卫虽然从未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但凭借勇气、智慧和家族的贡献,成功在清朝官场中获得了显赫地位。然而,家族中的贪腐丑闻也凸显了清廉官员在腐败官场中面临的艰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