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信息传递远不如今天那般快捷和高效。当时的帝王们往往高高在上,位于皇城之中,很多信息都是经过大臣筛选和传递后,才会到达皇帝的耳中。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许多地方发生了灾难,天子往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得知。而官员们,有时并没有完善的应对措施,面对灾难发生时,很多官员的首要任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试图将事件压下去,让天子无法及时得知。这样一来,最终受苦的还是无辜的百姓。
在南宋时期,董季兴深知百姓的苦况,因此编写了一本专门应对灾难的书,书中详细列出了20条预防措施,以及灾难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对政策。其中便提到了“义仓”的概念。自隋朝以来,义仓作为朝廷储备粮食的仓库便开始建立。义仓的设立是为了提前储存粮食,以备灾荒时使用。而在明朝洪武19年,淮南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当灾情传到朱元璋那里时,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开启义仓,救济灾民。
说到朱元璋,他的个人经历可谓传奇。年少时,朱元璋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个长工,而他自己则在地主家做放牛郎。然而,即便如此,生活依然困苦。地主家常常对他拳打脚踢,给的饭菜也少得可怜,仅仅能充饥而已。在他15岁那年,正值一场大旱袭来,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田地颗粒无收,饥荒和蝗灾更是让人们的生活雪上加霜,连一根草都被蝗虫吞噬。
这一场旱灾几乎摧毁了朱元璋的家庭,父母相继去世,只有他和二哥相依为命。连安葬父母的钱都没有,他只得把家人埋葬后,孤身一人当了和尚。原本以为和尚能有些食物,但即使在寺庙中,也并无充足的食物供给。无奈之下,朱元璋投身于起义队伍,希望能从中获得一口饭吃。
当他成为皇帝后,他立即下令开放义仓,免费发放粮食救济百姓。然而,他对执行救灾任务的官员心存疑虑,因为他深知,在任何朝代,贪污行为屡见不鲜。层层剥削的制度让百姓得到的救助极为有限。朱元璋决定亲自上阵,便伪装成乞丐前往灾区,实地了解情况。由于年轻时的困苦经历,他对于乞讨的生活已经非常熟悉,所以他的乞丐装扮很容易让人忽视。
朱元璋来到了灾区,亲眼见到灾民的苦况,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许多粮仓并没有开启。尽管仓库里堆满了粮食,百姓依然在饥饿中挣扎。朱元璋愤怒至极,立即回到京城展开调查。经过一番查证,他发现了官员们的腐败行为:许多贪污的官员从底层民众那里层层剥削,挪用粮食和资金,而真正该发放的救助却没有到达灾民手中。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竟然有五位他亲自封的高官。
朱元璋痛恨贪污,无法容忍这些官员的胆大妄为。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将这五位大臣抓捕并斩首示众。后来的“郭恒案”则是他治国最严厉的一次贪污案件,涉及的贪官一共挪用了2400石粮食。为此,朱元璋彻底清除掉了整个贪污系统,甚至造成了整个大明朝官员的巨大损失,几乎使得朝廷陷入瘫痪。然而,这一系列的严厉整顿,确实也让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了治贪最为严厉的名声。
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不仅是一位聪明的政治家,更是一个深知民生疾苦、敢于清除腐败的帝王。他通过亲自上阵、亲自调查,确保了百姓的生存和国家的稳定,也为后来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