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皇帝通过联姻来拉拢重要大臣和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联姻成为了政治手段之一。无论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还是唐朝的太宗李世民,都擅长运用这一策略。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则将联姻的运用推向了一个极致。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手下有不少勇猛的武将和有能力的大臣。为了让这些人才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他通过联姻的方式与他们建立了更深的关系。例如,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娶了常遇春的女儿,次子朱樉娶了邓愈的女儿,四子朱棣则娶了徐达的女儿。而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也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可以看出,朱元璋几乎把所有的儿女都用作了政治联姻的工具。
在洪武二十七年冬天,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到十分意外的事情。当时朱元璋本打算将女儿嫁给耿炳文的儿子耿璿,但在大臣们已经准备好迎亲的情况下,朱元璋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嫁的是自己的孙女,而不是女儿。这一决定的背后,究竟有何原因呢?
我们要从朱元璋的早期经历谈起。那时他刚离开濠州,打算去滁州开创自己的根据地,只带了24名随从,这些人后来被称为“淮西24将”。其中,有两位猛将,耿再成和耿君用,尤其是耿君用,在加入朱元璋之后,勇猛无敌,可惜他在一次镇守宜兴时,遭遇张士诚的偷袭,英勇牺牲。朱元璋深感痛惜,但也非常尊重耿君用的英勇,于是让他的儿子耿炳文接替了父亲的职位。
年仅22岁的耿炳文继位后,展现了出色的战斗力和防守才能。他被派往长兴镇守,面对张士诚派来的10万大军时,耿炳文并不慌张,而是通过精心布防,成功地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10万大军围攻长兴一个月,最后不得不放弃撤退,而耿炳文的部队仅仅损失了200多人,反而让敌军损失了5000多人。这场战斗,让朱元璋对耿炳文的才能有了更深的认识,称他为“有勇有谋,不输其父”。
朱元璋之后给耿炳文封了长兴侯,并且把他作为重臣培养。在洪武二十五年初,耿炳文的儿子耿璿才15岁,朱元璋便决定将自己的第十四女含山公主嫁给他。婚期定在两年后的洪武二十七年冬天。
然而,在婚期临近的夏天,朱元璋却突然做出了改变决定的举动。原定的婚约突然变更,朱元璋不再打算将含山公主嫁给耿璿,而是要将孙女——江都郡主嫁给他。江都郡主是朱标的长女,而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这意味着江都郡主与新太子朱允炆有着更为密切的亲缘关系。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在婚期临近时做出如此重大的改变呢?
这一切要从洪武二十五年的一场悲剧说起。当时,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因病突然去世,朱元璋极为悲痛,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也打乱了他原本的继承计划。朱标的去世意味着朱元璋不得不将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便朱元璋非常想亲自再教育一位继承人。为了巩固朱允炆的继位,朱元璋开始展开一系列的政治清洗,大量功臣被杀害,其中包括蓝玉、冯胜等重臣。
为了确保朱允炆能够稳固皇位,朱元璋决定将耿炳文与朱允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江都郡主与朱允炆是亲兄妹,朱元璋决定通过这一婚姻,将耿炳文牢牢绑定到朱允炆的阵营中,从而确保他能在未来辅佐新帝。
然而,历史的发展并未按照朱元璋的预想进行。当靖难之役爆发时,朱允炆派耿炳文率领30万大军北伐朱棣。但由于耿炳文更擅长防守,缺乏进攻经验,且手下的将士已久未参战,导致他在与朱棣的大军交战时惨败,最终未能完成朱元璋的期望。此后,耿炳文被李景隆取代,朱元璋的战略也因此受挫,给明朝的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