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北上攻打襄樊。他先击败了驻守城池的曹仁,又利用水势重创了曹操派来增援的于禁部队,全歼七军,威名震动华夏。魏军遭受重创,加之襄樊离曹魏的政治中心许昌非常近,各地反曹势力纷纷响应,曹操一度心慌,甚至考虑迁都以躲避关羽锋芒。
然而,司马懿和蒋济提醒曹操,关羽胜势过大,势必引起孙权警觉,于是建议借助东吴之力,攻击关羽后路以解樊城之围。曹操采纳了这一计策,一边派徐晃救援樊城,一边派使者与孙权联络。果然,孙权率军突袭南郡,而守荆州的糜芳、傅士仁选择不战而降,使关羽陷入魏吴两面夹击,最终兵败身亡。这一结局让许多人感到惋惜,认为关羽功败垂成。
即便糜芳、傅士仁没有投降,关羽兵力有限,也难以继续北伐扩大战果。东吴出兵后,他最多只能退守荆州。史书未详细记载关羽北伐时动用了多少兵力,但他在北伐前控制的荆州仅有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其余南阳、江夏、长沙、桂阳四郡均被曹操或孙权占领,连一半都不到。南郡经济尚可,武陵、零陵人口稀少且多蛮族,兵力有限。
建安二十年,孙权曾索取荆州不果,出兵攻打荆州。关羽在益阳与鲁肃对峙时,部队号称三万,实际机动兵力应不足三万。后来刘备与孙权达成湘水之盟,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刘备让出长沙、桂阳、江夏三郡,使关羽管辖范围进一步缩小,兵力也随之减少。北伐襄樊时,关羽另有孟达率四千兵进攻上庸,荆州军兵力分两路行动,总数最多约两万。
尽管兵力有限,关羽仍击败曹仁、于禁,俘获三万余人,包围襄阳与樊城,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但长期征战,加上兵力有限,已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在徐晃救援樊城后,关羽被迫撤退,转而在汉水隔河与魏军对峙。直到得知吴军偷袭荆州,糜芳、傅士仁投降,荆州失守,关羽才彻底放弃襄阳攻势,撤回。
即便糜芳、傅士仁坚守荆州,关羽在得知东吴来袭后,也只能急速回援。东吴名将如吕蒙、陆逊在前,战局充满变数。最乐观的情况是关羽击退吴军,保住南郡等地;悲观则可能兵败,与历史差别不大。即便击退吴军,考虑到魏军援军已集结襄樊,他也无法再北伐,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综上所述,即便荆州未被叛将投降,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也难以取得更大胜利,能够守住荆州,已属难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