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能力其实并不算差,在三国时期的官二代中,他至少能够与曹丕一较高下。评判一个帝王是否昏庸,除了看他的功绩,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统治能力。
说实话,曹丕其实并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曹丕的一生充满了算计,他清楚自己命不长久,便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一些足以让自己名留青史的事情。所以,才有了三次伐吴的计划,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努力和曹魏的强大,使得他仍然为世人所记住。这也是许多人认为曹丕不错的原因之一。 曹丕接手的是一个逐渐崛起的曹魏,这可以比作一个人手中拿到了一副牌,虽然牌型有限(只有王炸、四个二、三个A),但想不赢都难。而刘禅接手的是一个逐渐衰败的蜀汉,很多能干的人都已经死去,而能够接手的人也非常有限。可以说,刘禅的一生基本上都活在权臣的阴影下,尽管看起来他没有取得什么显赫的成就,但他最大的成就或许就是保持了蜀汉的内部稳定,平衡了各方势力,才使得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能够延续了三十多年。 要知道,刘备当年入蜀,虽然是巴蜀内部决定,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看好刘备,反而更希望曹操能够入蜀。在某种程度上,刘备入蜀是带有一定侵略性的。刘备虽然成功入蜀,但蜀汉的领导班子却错综复杂。这里有刘备的创业团队,如关羽、张飞、简雍等,也有来自荆州的诸葛亮、蒋琬等人,另外还有以法正为首的另一派,以及一个政治倾向不明的李严,最后李严被诸葛亮从蜀汉政坛驱逐,也在情理之中。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势力最大,但他所做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仁义至极。从另一方面来看,刘禅在诸葛亮的光辉下,几乎只能像小鸡一样,在诸葛亮的保护下生存,这种情形,跟当年汉献帝在董卓手下的处境很相似。在我看来,刘禅能够在诸葛亮去世后的30年里,保持政权稳定不发生动荡,这本身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虽然有观点认为司马懿没有时间去动刘禅,要不然蜀汉也不会存在那么久。至于为什么吴国没有行动,那是因为司马懿的存在,牵制了吴国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