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春天的一个晚上,胡宗南与蔡申熙在上海南京路一家大旅馆的楼梯上不期而遇,两人见面时都感到非常惊讶。那时,他们曾是黄埔军校的同班同学,都是蒋介石的亲信,曾在广州的黄埔岛上结下深厚的友情。
“寿山兄,真是好久不见,您看起来更加英俊威武了!”蔡申熙抢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亲切和幽默。
胡宗南立刻认出了他,笑着回应道:“旭初老弟,居然是你!真没想到在这里碰见你!怎么,来到上海是为了做生意,还是发财了?”
蔡申熙笑道:“哪里啊,我只是个流浪汉,来这里找口饭吃而已。”
胡宗南听后,立刻热情地表示:“好办,老同学之间,怎么能不帮忙?快,咱们去喝杯咖啡。”
两人寒暄之后,一起走进了附近的咖啡厅。在咖啡厅里,胡宗南和蔡申熙都心思各异,彼此在考虑着未来的机会。
当时,胡宗南已经是国民党第二十二师的师长,是黄埔军校中的佼佼者,蒋介石对他极为宠爱。他不仅在军中的职务迅速升迁,还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原因之一是胡宗南是浙江人,与蒋介石同乡,另一方面他又是黄埔军校的出色毕业生,所以在当时有着“黄埔骄子”的美誉。
坐在咖啡厅中,胡宗南不由得回忆起了黄埔军校的往事,脑海中浮现出蔡申熙的身影。蔡申熙在1924年就受周恩来和恽代英的影响加入了共产党,性格激进,早期与陈赓、王尔琢等人关系密切。
尽管两人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和阵营,胡宗南与蔡申熙私下的关系一直非常好。但作为蒋介石的忠实支持者,胡宗南深知自己所处的角色,也不会轻易谈及蒋介石的倒行逆施。
“来来来,喝杯咖啡,”胡宗南笑着举杯,“黄埔军校的日子真好!当年我们一起平定商团,东征惠州,北伐战场,你的战功可是赫赫有名,真是深受大家敬仰。”
话题转到过去的共同经历时,胡宗南巧妙地避开了蒋介石独裁的政策,继续强调两人合作的辉煌战绩。蔡申熙聪明地察觉到胡宗南的意图,并没有继续深聊下去,而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寿山兄,我现在只希望能找到一口饭吃,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我住在XX旅馆,今天还有点急事要处理……”
蒋介石对黄埔军校的师生有一项不成文的政策,那就是不管过去有多少反对派,一律不追究,只要归顺国民政府,便能重获官职。这种政策让不少昔日的反蒋者有了机会东山再起,胡宗南便是推行这一政策的支持者之一。
见蔡申熙似乎有些困难,胡宗南立刻拿出两百块银圆递给他:“旭初老弟,这点小意思,先收下,生活困难时能帮上忙。”
蔡申熙接过钱,心中明白这是胡宗南为自己筹集活动经费的手段,但他并未表现出拒绝的态度,笑着说:“谢谢寿山兄的好意,真是太过意不去了。”
“同学之间,怎么见外!”胡宗南再次表示。
告别时,胡宗南笑容满面,认为自己不仅帮助了老同学,还为自己增加了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他把蔡申熙拉到自己的司令部,打算委以重任,认为这不仅是帮助同学,也是为蒋介石效力的一大举措。
然而,蔡申熙并没有如胡宗南所想的那样,直接去到他的指挥部。相反,他巧妙地避开了胡宗南派来的暗探,迅速返回了中共中央在上海的秘密据点——法租界的云南中路。他向周恩来汇报了这次偶遇的情况,并将那两百块银圆交给了组织。
周恩来很快意识到蔡申熙不能再继续留在上海工作,指示他尽快离开。随后,蔡申熙被调往江西,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并在1929年领导了吉安起义。之后,他还被调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部部长,在红军的战斗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1931年1月,蔡申熙的红四军与徐向前的红一军成功会师,成立了强大的红四军,蔡申熙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职务。这个时期,蔡申熙与黄埔同学们的合作可谓默契十足,不仅取得了许多胜利,也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1989年,蔡申熙被评选为共和国三十三位杰出军事家之一,成为历史上革命的英雄人物。他的事迹被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