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善1987年出生于首尔,家境优渥,父母经营着冰雪器材生意。六岁那年,她随父亲去滑冰场,第一次体验冰上运动便深深被那石头在冰面上滑动的独特节奏吸引,爱上了这项运动。
高中毕业不久,金智善便进入了韩国国家队,成为女队队长。她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四垒手的位置,负责最后几投,准确无误且思维敏捷。她带领队伍在国际比赛中取得过诸多荣誉,诸如亚洲冠军、世界赛积分等,韩国冰壶在那个时期的强势表现,少不了她的功劳。
而徐晓明,1984年出生于哈尔滨。少年时代他练习速滑,后来转战冰壶。家境普通,父母是工人,徐晓明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进入国家队,主攻三垒位置,以稳重的控场能力为队伍保驾护航。在2006年世界冰壶锦标赛中,徐晓明帮助中国男队逆转韩国队,成功翻盘,赢得比赛,那场比赛可谓是他和金智善故事的起点。随后的几年,他还连续帮助中国队获得泛太平洋锦标赛冠军。徐晓明的技术特点是控速精准,心理素质强,队友们说他就像一块耐磨的冰。
那场2006年的世锦赛后,金智善作为韩国女队的代表,站在场边目睹了这场精彩的翻盘,她没有为输球而沮丧,反而被这名中国选手的技术和心态深深吸引。从此,金智善在每一次国际赛场上都尽量接近徐晓明。2007年,韩国队来哈尔滨进行交流,金智善住进了中国队的宿舍,刚好和徐晓明住在同一栋楼。训练间隙,她常向他请教技术问题,从冰道维护到投掷技巧无所不谈。最初,徐晓明只是客气地回应,没过多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智善不仅询问技术问题,还开始关心他的生活。她学中文,甚至能流利地和他沟通,还开始做中国菜,包的饺子皮薄馅足,徐晓明吃后不禁感到温暖。
金智善的父母拥有典型的财阀心态,企业规模庞大,生活条件优越。他们得知女儿准备嫁给一名中国运动员时,十分反感。金智善的家境与徐晓明差距明显,后者没有房产,家境普通,这在金智善的父母眼里难以接受。而且,韩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嫁出去的女儿难以再靠近父母,因此她的父母非常不愿意接受这段婚事。媒体也纷纷报道这一新闻,添油加醋,认为金智善不孝。面对父母的威胁,金智善毅然决定坚持自己的选择,她通过视频与父母沟通,证明自己并非一时冲动。
徐晓明的父母则担心金智善语言不通、生活习惯难以适应,担忧未来感情会逐渐疏远。然而,在徐晓明的坚持下,他们渐渐理解了金智善的努力,最终对这段感情释怀。
2011年,金智善主动向徐晓明求婚。虽然徐晓明因为经济压力犹豫了片刻,但金智善明确表示婚后不在乎彩礼,一起努力就好。婚后初期,由于训练和比赛的原因,夫妻两人依然分居。金智善继续为韩国队效力,徐晓明则在中国队拼搏。尽管异地分居,两人始终保持着联系,通过视频互相鼓励和支持。
2015年,金智善退役后,受上海体育局邀请来到中国担任冰壶教练。终于,夫妻俩能在同一座城市生活。金智善适应得很快,融入了社区,邻里关系也十分融洽。徐晓明的父母也曾来上海住过一段时间,品尝过金智善亲手做的饭菜,关系逐渐升温。
不久后,金智善生下了女儿。那时,她仍兼职在队,产假结束后便继续投入训练。2016年,他们迎来了儿子,家庭生活也更加热闹。夫妻俩在上海租住了两室一厅,生活简朴但充实。
2018年,金智善和徐晓明成立了一个冰雪公益基金会,致力于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运动装备并提供免费培训。他们的家人也渐渐和解,节假日时,双方会通过视频互相拜年,孩子们也开始懂事,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如今,金智善的父母已经接受了徐晓明,时不时会飞到上海来看望他们,带来韩式小吃,逗孙子孙女玩。金智善曾表示,运动员生涯教会了她如何坚持,而婚姻也同样需要坚持,他们的旅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