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圣”的棋局:父子情仇的漫长拉锯战
聂卫平,这个名字在中国围棋界响彻云霄,无人不知。孩提时代,他的身影便是家中棋盘上的焦点。棋盘落子,黑白纵横,常常在一夜之间,他便能连克强敌,那股“聂旋风”的凌厉之势,席卷了整个围棋界。而在中日擂台赛的烽火岁月里,无数国人守候在电视机前,他的每一次胜利,都像是自己家过年般的喜悦。自此,“棋圣”的桂冠便与他紧密相连,年幼的学棋者们,口中无不念叨着长大要成为聂卫平,成为黑白世界里那个最耀眼的存在。
然而,现实的人生,终究与棋盘上的算计截然不同。棋局中的步步为营,可以预测,但生活的潮起潮落,却难以尽数丈量。纵然聂卫平在棋盘上叱咤风云,但家中的困境,又岂是棋局能解?
最为他内心深处难以释怀,也最令外界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与长子孔令文之间,数十载未曾完全消弭的隔阂。
他与孔祥明,两人的相识,源于围棋队青梅竹马的岁月。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岁,整日沉浸在棋谱的研究,一同吃饭,一同比赛,情谊深厚。孔祥明自己亦是棋坛翘楚,曾在中日对抗赛中摘得桂冠。二人的结合,被誉为围棋界的“金童玉女”,羡煞旁人。
婚后,孔祥明逐渐淡出棋坛,将家中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年幼的聂云骢(后更名孔令文),每日在家门口翘首以盼父亲归来,扑进怀中撒娇。即便再疲惫,聂卫平也乐此不疲地陪伴儿子玩耍,那份家的温馨,是每个人心中渴望的港湾。
然而,世事无常。1990年春节前夕,一次节目拍摄,让聂卫平邂逅了女高音歌唱家王静。初见之下,他便心生涟漪。随后,借着教棋之机,两人再度相遇。聂卫平展开了热烈追求,不久,两人便走到了一起。家中的丈夫,转瞬之间,成了另一个女人倾诉的对象。
本已因比赛而奔波于外的聂卫平,更是无暇顾及家庭。孔祥明起初并未深究,直到聂卫平主动摊牌,告知王静已怀有身孕,他决意离婚。
素来坚韧的孔祥明,沉默寡言,一句“离”,便了结了这段婚姻,家产分毫未取,只求儿子的抚养权。
1991年,离婚尘埃落定。孔祥明带着10岁的聂云骢远赴日本,决心与聂卫平彻底划清界限,也避免儿子受到闲言碎语的困扰。初抵日本,言语不通,母子俩蜗居在狭小的公寓里,日日以泡面果腹。白天,孔祥明悉心教导儿子学习日语,夜晚,则是各自埋头于学业。
为了生计,孔祥明靠教棋维持,奔波于东京的各个角落。每当夜归,看到儿子在学校遭受欺凌,她心如刀割。所幸,她的精湛棋艺在日本尚有市场,生活才逐渐有了起色。
聂云骢的日语逐渐流利,围棋的技艺也未曾荒废。他的围棋天赋,早已被学校的老师看在眼里,更是致电孔祥明,赞叹这孩子下棋的灵气,孔祥明也决心悉心培养。
就在此时,聂卫平打来了电话,希望儿子回国,他会为他寻访最好的老师。聂云骢起初十分欣喜,以为父亲是在关心他的近况,然而,电话中谈论的,尽是围棋,言语间透着一股疏离。
挂断电话,聂云骢独自哭泣了一下午。夜晚,他向母亲表达心愿:不想再叫聂云骢,这个名字时刻勾起那些 painful memories,他要改名孔令文,今后在日本,便以此名行走。
改名孔令文,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围棋之中。16岁那年,他立志成为职业棋手。母亲四处奔走,为他寻访名师,包括业余高手菊池康郎,以及多位九段棋手的悉心指点。他闭关苦练八个月,除吃饭睡觉,便是棋盘。有时夜深人静,母亲便会起身,为他煮上一碗热腾腾的面。
1998年4月,在日本围棋协会的定段赛上,16岁的孔令文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他沉着冷静,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一名初段棋手,也标志着他正式加入了日本国籍。
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他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聂卫平得知此事,心中五味杂陈,却也无言以对。孔令文在日本棋坛站稳脚跟,升段迅速,更代表日本参加各项赛事。聂卫平每次看到儿子的照片,都会久久凝视,父子之间,却几乎断了联系。
2003年,孔令文喜结连理,新娘是日本棋手小林觉的女儿小林清芽。二人青梅竹马,为了与孔令文有更多共同话题,小林清芽也投身围棋,最终成为一名职业棋手。婚礼盛大,亲朋好友云集,却独独未通知聂卫平。聂卫平通过报纸得知消息,托人送去一份厚礼,表达心意。不料,不久后礼金被原封退回。在中国,退还礼金的含义不言而喻。聂卫平拿着那笔钱,久久坐立,觉得自己作为父亲,是多么的失败。
次年,孔令文的儿子出生,取名孔德志。聂卫平得知后,试图联系,希望接孙子回国一叙。孔令文以孩子尚小为由拒绝。此时的聂卫平,已步入第三段婚姻,家中也有了年幼的小儿子,但心中,仍牵挂着远在日本的大儿子和素未谋面的孙子。
2006年,孔令文携妻儿回国参观棋院。飞机刚抵东京,聂卫平便已在机场等候。他手中紧握着一个大红包,脸上堆着笑容,但双手却不自觉地颤抖。孔令文望着父亲日渐斑白的双鬓,心中也涌起复杂的情绪。在众多记者镜头前,他让儿子接过红包,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当晚,父子二人小酌几杯。聂卫平再次提起让孙子改回聂姓的请求。孔令文仍旧委婉拒绝,只说孩子尚小,日后再议。他明白“传宗接代”的意义,但童年时期的艰辛,电话中那冰冷的语气,以及心底的伤痕,并非一两句话就能抚平。此后,父子关系有所缓和,孔令文来中国比赛时,也会抽空与父亲见面,下棋叙谈。
2013年,聂卫平被诊断出癌症。孔令文二话不说,放下一切事务,赶回北京陪伴父亲接受手术。在病房里,他细心地为父亲擦洗身子,喂饭喂药。话语不多,但眼中的关切却毫不掩饰。看着儿子忙前忙后,聂卫平心中既温暖又酸楚,不禁哽咽着说:“以前对不住你。”孔令文轻轻摇头,说道:“都过去了。”
如今,孔令文担任日本棋院文化交流大使,同时也在中国开设了“令文国际围棋”培训班。许多家长慕名而来,将孩子送来,看重的正是“聂卫平儿子”这一层身份。他从不回避,教学认真,正如当年母亲教导他一般。他的儿子孔德志已十八岁,并未选择成为职业棋手。孔令文也未强求,不愿儿子重蹈覆辙,更不愿他一生都活在“聂卫平孙子”的阴影之下。
有人问孔令文是否还恨聂卫平,他沉思片刻,回答道:“不恨了,不是原谅,而是放下了。我父亲在棋盘上是英雄,但在家里,不过是一个会犯错的普通人。”聂卫平自己也曾感慨,这辈子最得意的是赢了无数棋局,最遗憾的是未能做好一个父亲。棋盘上的失利可以重来,而生活中的遗憾,唯有时间才能慢慢抚平。
七十有余的聂卫平,近五十的孔令文。历经多年的风雨,父子俩终于找到了属于彼此的舒适相处模式。不谈过去,只珍惜当下还能相见的时光。这份隔着国界、跨越时间的亲情,尽管曾有过无数的矛盾和波折,但那份血脉里的联系,终究无法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