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继承人选择其实别无他选。作为养子的刘封首先就被排除在继承序列之外,而刘备的三个亲生儿子都是庶出,其中刘禅又最为年长,传位给他实属必然。
(影视剧中刘备养子刘封的形象,作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刘封根本不可能被立为太子)
刘备膝下共有四子。养子刘封曾奉命与孟达共同镇守上庸三郡。在关羽北伐时,刘封拒绝出兵支援,间接导致关羽兵败身亡,最终刘封也被刘备赐死。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的生母不详,在蜀汉政坛上存在感较弱。而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早年在刘备担任豫州牧时被纳为妾室。由于刘备正妻之位长期空缺,甘夫人实际上承担了主母之责。建安十二年(207年),甘夫人随刘备驻守荆州时生下了刘禅。
刘备称帝后立即册立刘禅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禅顺利继位。那么为何资质平平的刘禅能成为继承人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传统继承制度的影响。古代皇位继承讲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刘备的正妻吴皇后没有子嗣,养子刘封又非亲生。在三个庶子中,刘禅最为年长。东汉末年频繁出现幼主继位导致朝政混乱的教训,也让刘备不敢冒险选择更年幼的儿子。
其次,刘禅的传奇经历。建安十三年(209年),在长坂坡之战中,年仅两岁的刘禅在赵云拼死保护下才得以脱险。建安十七年(212年),又险些被继母孙夫人带回东吴,幸得赵云、张飞及时拦截。这些经历让刘备认为这个儿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第三,刘禅早年的表现。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禅用贤相则为明君。少年时期的刘禅勤奋好学,刘备特意为他聘请名师教导,还让他学习骑射。只是后来失去诸葛亮的约束,才逐渐宠信宦官黄皓。
最后,重臣们的支持。刘禅从小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重臣的照看下长大。诸葛亮曾称赞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虽然孟达等人暗中反对,但以诸葛亮为首的多数大臣都支持刘禅继位。
(继位前的刘禅画像,历史记载显示他并非一开始就是昏君)
由此可见,刘禅的继位既有制度因素,也有个人际遇的原因,更离不开重臣们的支持。他后来的平庸表现,更多是失去约束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