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列举一个从权力巅峰跌落谷底的臣子,你会想到谁?如果限定在清朝时期,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雍正朝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身影。这位权臣从雍正还是四阿哥时就追随左右,一路辅佐他登上皇位。
然而这位功臣的结局却令人唏嘘。由于居功自傲触犯了皇权,年羹尧最终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在抄家过程中,一本藏书上的七个字更是让雍正龙颜大怒,当场吐血,怒斥其为乱臣贼子。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起伏?又是哪几个字让雍正如此震怒?让我们一探究竟。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激烈程度。当时还是四阿哥的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身边聚集了一批得力干将,其中文臣以隆科多为首,武将则以年羹尧最为得力。
年羹尧最初只是个地方武官,因缘际会得到胤禛赏识。胤禛看重他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特质,将其收为心腹。年羹尧也不负所托,在外为胤禛联络各方势力,成为其夺嫡助力。
雍正登基后,年羹尧平步青云,从地方将领一跃成为皇帝亲信。凭借战功,他最终官拜抚远大将军,位列一品武官。此时的年羹尧堪称雍正左膀右臂,帮助皇帝牢牢掌控着军权。
雍正对年羹尧的恩宠不仅体现在官职上。年羹尧的妹妹年氏被选入宫中,成为宠冠后宫的贵妃。我们在清宫剧中常见的年世兰一角,原型正是这位年贵妃。这份殊荣既是恩赏,也是牵制。
可惜年羹尧只看到表面恩宠,未能察觉背后的帝王心术。他日渐骄纵,以国舅自居,言行举止愈发傲慢无礼。
位极人臣的年羹尧逐渐迷失自我,行事越发肆无忌惮。最严重时,他竟敢在雍正面前摆架子,倚仗从龙之功目中无人。
年羹尧的罪状主要有三:其一,大肆收受贿赂。起初还稍加收敛,后来竟发展到明目张胆的地步,引得同僚纷纷上奏弹劾。
其二,妄自尊大。在外征战时,他竟要求敌方首领行君臣之礼,对方不从便武力相逼。这种僭越行为传到皇帝耳中,后果可想而知。
其三,也是雍正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培植私人势力。在皇帝眼中,年羹尧组建只听命于自己的私军,已然构成谋逆大罪。
种种恶行累积之下,雍正终于痛下杀手。当抄家圣旨传来时,年羹尧还难以置信,始终想不通皇帝为何要自断臂膀。
抄家行动中,官员发现一本写有皇帝挥毫不值钱的书册。这七个字暗指康熙帝的墨宝不值钱,彻底激怒了雍正。盛怒之下,雍正当场吐血,相关人等均遭严惩。
年羹尧的悲剧警示后人:在封建王朝,认清身份、谨守本分至关重要。那些真正能善终的臣子,无不是谦逊谨慎、懂得审时度势之人。他们即便功勋卓著,在君王面前也始终保持谦卑,这才是真正的为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