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荆州战略地位如此关键?几张地图揭示历史真相
三国时期的荆州究竟有多重要?通过分析当时的几幅关键形势图,你就能完全理解其战略价值。同时,这些地图也清晰地展现了诸葛亮为何选择荆州作为刘备争夺天下的战略基地。这位千古贤相的远见卓识令人叹服。事实上,三国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节点,都与荆州的得失密切相关。
群雄割据初期的战略格局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在董卓之乱后,汉献帝为躲避战乱逃至洛阳,曹操趁机将其迎至许都,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统一大业。此时的曹操势力尚弱,仅控制豫州、兖州;袁绍则占据冀州、并州、青州和幽州部分地区,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孙策割据江东,凭借长江天险固守;刘表掌控荆州;刘璋统治益州;马腾、韩遂占据凉州;公孙度盘踞辽东。至此,群雄割据的基本格局已然形成(见图一)。
从图一可以明显看出,此时的曹操在争夺天下的诸侯中实力最弱。当其他诸侯都在积极抢占领土时,曹操无论向哪个方向扩张都会面临后顾之忧,尤其是当时实力雄厚的袁绍,更是他最大的顾虑。而荆州刘表为何能维持数十年的相对和平?是因为他实力强大吗?并非如此。关键在于荆州地处中原腹地,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正因大家都虎视眈眈,反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官渡之战后的战略转折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经过充分准备的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胜者将掌控北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袁绍七万大军被歼灭,颜良、文丑、淳于琼等大将战死,张郃临阵倒戈,袁绍仅率八百亲兵逃回冀州。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到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已兼并袁绍父子的地盘,基本控制了北方人口稠密地区。在战争年代,兵源就是实力,谁掌控更多人口,谁就拥有更大胜算。
图二展示的形势是三国时期的关键转折点。从图中可见,此时雄心勃勃的曹操面临南下还是北进的战略抉择。显然,若能收入荆州,将极大增强其军事机动性,实现想打哪里就打哪里的战略优势。恰逢刘表新丧,攻取荆州可谓天赐良机。于是曹操对西凉马腾采取安抚政策,集中全力南下,意图在夺取荆州的同时,顺势拿下江东,实现一箭双鸟的战略构想。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初期进展顺利,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仓皇南逃投奔孙权。然而天不遂人愿,北方军队不习水战,加上水土不服和瘟疫流行,最终惨败,曹操被迫北撤。这一失败在三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粉碎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也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次年(209年,建安十四年),赤壁之战后元气大伤的曹操暂时无力南下。刘备巧妙借力打力,借助孙权的力量夺取了荆州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又向孙权借得江陵,成为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至此,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战略规划(见图三)。
这一时期,曹操集中精力统一北方,平定西凉马超之乱后,除辽东外北方基本平定。于是曹操将目光转向益州,计划先取汉中,再图蜀中。然而在占领汉中后,因内部动乱和朝局不稳被迫撤军,将最后的机会留给了刘备。
刘备入蜀与荆州争夺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入主益州,开始实施《隆中对》第二步战略。通过拉拢蜀地豪强、军事进攻和政治欺骗等手段,刘备最终占领益州,真正拥有了稳固的根据地。随后他趁曹操无暇顾及之机,与曹军展开汉中争夺战。与此同时,孙权已控制交州,基本统一南方。但荆州仍在刘备手中,这一点孙权始终耿耿于怀。
图四显示荆州归属刘备的转折意义。从战略角度看,孙权在整个三国时期基本采取守势,其防御的根本就是长江天险。荆州地处今湖南大部和湖北一部,大部分位于江南,因此对孙权和刘备而言,无论谁想北伐都必须控制荆州。这一点对刘备尤为关键,因为孙权只想固守江东。
但无论曹操还是刘备占据荆州,都会使江东失去长江天险的屏障,因此孙权必须争夺荆州。当时孙权因索要荆州(主要是江陵)未果,与关羽陈兵对峙。刘备因正与曹操争夺汉中无暇东顾,被迫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归还东吴。
荆州易主与三国鼎立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后,急于实施《隆中对》第三步战略——统一中原。他命关羽率军北伐,初期势如破竹,但在樊城遭遇曹仁顽强抵抗。孙权抓住时机,与曹操联合偷袭荆州后方。荆州易主标志着三足鼎立格局最终形成(见图五)。
图五所示的形势是三国又一关键节点。此时刘备集团由盛转衰,孙权固守长江的战略得以实现,天下三分之势已成,但蜀汉从此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魏文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但随后的夷陵之战惨败,彻底削弱了蜀汉国力。诸葛亮和姜维后来的北伐,更多是主动出击以求自保的策略,实际意义有限。
三国终结与历史启示
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司马昭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18万大军分三路伐蜀。邓艾成功偷渡阴平,蜀国猝不及防,姜维大军无法回援,后主刘禅听从谯周建议投降,蜀汉灭亡(见图六)。
蜀亡后,东吴仍存续近20年,主要依靠长江天险的防御优势,这再次印证了孙权当年拼死争夺荆州的战略意义。若非吴主孙皓荒淫残暴,东吴或许还能延续更久。265年,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280年,经过长期准备的晋军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三国时代最终落幕。
(声明: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